【崇明匠人】欧汉绒:崇明的“金梭子”最美纺娘

点击关注悠哉崇明,发现更美的崇明



崇明自古便有工匠精神的传统。崇明历史上最有名的“匠人”或许是明时知县唐一岑的夫人。唐夫人随夫来崇后,往来于城乡各地,亲身传授织布之法,百姓由此掌握了完整的纺织技术,代代相传,成就了“崇明土布”厚实耐磨的美名。除了土布,崇明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民艺还有不少,但少有匠人能留其名——这或许也是“工匠精神”的另一重意涵。工匠,多非大富大贵、享有大名之士,往往只是一介普通人。但正是这些普通人,以平凡之身,成不凡之事,其中奥秘,不在追名逐利,成旷世伟业,只不过是守住了匠人的初心与真意而已。正如唐夫人,虽因身为官眷而留名,但人们感念她的,依旧是“崇明黄道婆”的匠人身份。

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集结百位匠人的故事,编撰成册。这本册子记录了来自各行各业,有手工艺者、工匠、农人,亦有艺人、厨师、医生、教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无愧于“匠人”二字。即日起,悠哉崇明公众号将不定期发布“百位匠人”的故事,第二十期匠人:欧汉绒。

欧汉绒

崇明的“金梭子”最美纺娘

在崇明“金梭子”纺织大赛现场,一团团洁白的棉絮被纺成纱、织成布,创造这奇迹的便是崇明的纺织娘们,其中欧汉绒身着崇明土布并不起眼,她手摇纺车,不紧不慢,却夺得大赛第一名、获得“金梭子”纺娘美称。

欧汉绒的母亲育有五个儿女,欧汉绒排行老二,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7岁的欧汉绒开始学习纺织技术。母亲成日操劳,织布做衣的活计就落到了欧汉绒身上,小小的欧汉绒竟然为全家老小织就了过年的新衣。一梭一线,辛勤劳作,为了照顾弟弟妹妹,欧汉绒早早辍学,靠着纺织土布改善生活,直到遇到了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人杨赛萍,欧汉绒才恍然大悟,这一方土布竟凝聚着无穷智慧。

比赛当天,选手需织出六页棕的“喜字布”,六页棕属于较复杂的提花布,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加倍小心。欧汉绒想起了母亲的教导,在纺纱的时候,用湿毛巾擦一下,纺出的纱就会越摇越紧而不易扯断,正是有母亲的经验和杨赛萍老师的加油打气,欧汉绒织出的提花布没有一个花纹的失误,最终获得冠军。

获得了“金梭子”纺娘的美誉,欧汉绒想起了母亲传授土布纺织技艺的辛劳,昔日母亲白天在外务工,晚上为家人做饭、纳鞋底,还要抽空教自己学习土布的纺织技艺,使她熟练地掌握了土布的纺织技艺。对于欧汉绒来说,学习崇明土布纺织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这种吃苦耐劳品德的传承发扬。

在崇明,还有无数人像他们一样,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

以平凡之身,成不凡之事,

星星点点,涓滴成流,

用双手共同铸就着崇明美好的明天。

更多崇明匠人故事,

敬请关注“悠哉崇明”公众号。

编辑:施琦蕾

审核:刘昊

·热门推荐 ·
◆“五一”假期,崇明全区接待游客78.8万人次
◆投票通道开启!快来pick你喜欢的崇明咖啡店【崇明咖啡文化生活节】
◆这家馄饨店,在崇明老街上红火了40多年
◆五一假期,崇明这些地方都很热门
◆【花朝节】露营、骑行“趣”撒野,体验自然,就来中兴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