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校外课堂”正式开讲,吸引了中建三局华东公司、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欧生态城市协调创新实验室、香港园景师学会等机构的参与。活动旨在推动“学科+产业”深度融合,串联原始创新、创新转化、创新应用“三创闭环”,形成跨领域、跨层级、跨学科创新高效协同。
首堂课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楠楠围绕“国际化视角下的生态工程数字化与可持续化”作讲座。国内外“双碳”工作整体情况、绿色空间生态提升的关键技术、高水平生态系统蓝绿空间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探索……这些国际前沿话题的分享,为设计产业链企业提供了绿色技术信息和低碳管理经验,在现场企业中引发热烈讨论。
近年来,同济大学科技园已举办多场紧扣杨浦和科技园产业发展方向的对接活动。“‘研究分享+项目对接’这种产业对接活动的新模式,把高校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创新放在了一个平台上,畅通了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落地的对接途径,形成了‘面对面’科研新方式。”同济大学科技园核心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同济大学科技园邀请同济大学土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昱杰面向环同济企业分享“探索未来产业,走进智能建造”话题。卢昱杰教授与中建三局华东公司、市政总院、上勘集团等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智能建造技术开展交流讨论,他从高校研究方向切入了解企业在项目实施中的实际情况,而企业则就技术成果产业化实施的难点问题,咨询解决方案的新思路。
活动结束后,经企业与卢昱杰教授团队更深入地对接,inspect、inview以及相关算法研究项目不仅为上勘集团在快速重建工地现场和隧道场景提供了帮助,还成功在中建三局正在实施的美团上海科技中心项目中落地应用。而在此过程中,卢昱杰教授的创业团队也充分感受到杨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在同济大学科技园持续跟踪服务下,2023年,该团队成功落地科技园区,并获得杨浦区创业之星大赛二等奖。
据了解,作为“研究分享+项目对接”产业对接活动的升级版,今年“校外课堂”系列活动还将积极承接高校科创资源,探索建立高校科技成果价值发现新机制,挖掘、孵化培育“0-1”阶段的早期“硬科技”种子,推动“0-10”“10-0”的双向正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