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相传其作者正是东林学派的领袖顾宪成,这也是东林学子勤恳读书却不忘国家兴亡的真实写照。此联现悬于无锡东林书院依庸堂,为1982年廖沫沙先生手书;无锡惠山听松坊顾端文公祠亦有悬挂。
“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曾几何时,莘莘学子纷至沓来,只为能在东林书院得到知名学者的耳提面命。东林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政和元年(1111),当时学者杨时到访无锡,见城东门内古木参天,颇似自己曾居住过的庐山东林寺,便在此地开办书院讲学,名之曰“东林书院”,又称“龟山书院”。后逐渐荒废,直到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无锡籍学者顾宪成因举荐内阁大学士的人选皆不为神宗所喜一事忤旨,被降任杂职,旋即被革职为民,遂返回家乡无锡,致力于讲学和著书立说。万历三十一年,顾宪成与好友高攀龙商议在宋代杨时东林书院原址修复东林书院,作为讲习之所。次年四月,修复工程开始,由顾宪成仲兄顾自成亲自组织督理。同年九月,修复工程告竣。此次工程不仅修复原有书院楼舍,还重建道南祠,以祭祀东林书院的始创者、宋代理学家杨时;并就近构建讲堂书舍,为讲学研习、学术集会等创造了有利条件。自此,顾宪成担任东林书院山长,并长期在东林书院讲学。直到万历四十年五月十八日,因病返回故居泾里,二十三日病逝,享年六十三岁。后高攀龙接任东林书院山长。
明朝后期,陆王心学的繁盛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当时几乎所有学人,但顾宪成坚定地倡导实学思想,这可以看作对孟子思想在本体论上的补充。顾宪成借由自己对实学本体的重新解释,以及他与其他东林学派学者的政治和道德实践,来反对晚明心学的流弊。顾宪成作了将本体与工夫融入到经世实践的尝试,是明末清初实学发展的先驱。顾宪成的学术宗旨是“语本体,只‘性善’二字;语工夫,只‘小心’二字”,因而“性善”和“小心”也成就了顾宪成。“性善”本自孟子的儒家思想,谓人生而性善;“小心”则纯属顾宪成提出,将之作为实现性善本体“为善去恶”的工夫实践,并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小心斋”,足见顾宪成对这一理论的支持。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六年刻本《小心斋札记》书影
顾宪成作为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也曾官至吏部文选郎中,虽于万历二十二年被革职为民,返回家乡,但他也得以潜心研学,同时仍不忘关心朝政。其学术思想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块面:第一,其代表作《小心斋札记》,是他读书及答门人问学的笔记,集中体现了顾宪成倡导“性善说”的学术思想,是书按年分卷,始于甲午,止于辛亥,历十八年写就,厘为十八卷;第二,顾宪成对“四书”的研究,较为系统深入,也体现出顾宪成尊崇程朱理学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通考》《大学质言》《大学重定》《大学意》《大学说》《中庸意》《中庸说》《语孟说略》《四书讲义》几部著作中,几乎对“四书”的每一章都有所见解和阐述;第三,顾宪成参加了万历四年赴应天府乡试,得第一名,此后一共参加过三次会试,保留下来的乡试答卷和三十篇制义,也为研究科举程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从中亦可见顾宪成扎实的学养。除此之外,顾宪成在文学领域也颇见造诣,其文集《泾皋藏稿》共二十二卷,由其亲自选编排次,主要收录顾宪成所撰奏疏、书信、序记、题辞、碑铭、传记等;研究顾宪成学术思想,《泾皋藏稿》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在许多问题上,是书借由书信、序记、题辞等文体阐述,通达晓畅,较之严肃的学术文字,更能深衍周详;此外,顾宪成《泾皋藏稿》又颇多对时事的思考,为其他顾著所不备。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顾宪成乡试答卷卷端
整
理
说
明
向右滑动查看整理说明
//
相关荐读
《顾宪成全集》(全三册)
(明)顾宪成 撰
王学伟 编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搜罗顾宪成存世文字,进行系统点校整理,既有顾宪成所撰诸书,又有其乡试答卷和科考制义。末附其子顾与沐、其孙顾枢所编《顾端文公年谱》及《泾皋渊源录》,可借之了解顾宪成生平及东林学派源流。
顾宪成传世著作之出版,以往多以影印为主,此次为系统整理点校,繁体竖排,并加以全式标点,版式疏朗悦目,颇宜阅读。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林学派文献整理与文献研究”成果之一,并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
丨作者简介丨
顾宪成(1550-1612),字叔时,别号泾阳,无锡人,明朝著名思想家,东林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谥号“端文”,世称“泾阳先生”,亦称“东林先生”。顾宪成以东林书院为阵地,通过讲学、论辩、研讨、撰文,对王守仁“心学”及王学末流在道德修养和认识论方面宣扬的种种虚、空、玄的主张和说教进行猛烈的抨击和批判,从而推动了实学思潮的高涨。
王学伟,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中心研究员。哲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与现代化、阳明心学等。在《中山大学学报》《中州学刊》《鹅湖》《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两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一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一项。
转编自【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