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上海“建筑可阅读”覆盖全市,“建筑可阅读”已成为上海的文化“金名片”。2020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专业高端期刊《建筑遗产》公布的建筑可阅读全名单中,上海比斯特购物村赫然在列。
本文作者
建筑师小姐姐,规划建筑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一级注册建筑师
不管是奕欧来还是比斯特
都是消费休闲好去处
分享了这么多个商业项目,这还是第一个虽然去得不少、却始终没有推荐的场所。原因很简单:怕人太多了影响体验。然而近两年发现这个地方的知名度和人流量已经到了井喷的程度。春节期间有一次去之前打电话给迎宾处,对方建议要不改天再来吧,周边已经交通管制了;最近一个假日一大早去,9点半开门,10点的时候停车场入口排队已经排到马路上,里面人流熙熙攘攘......
上两张为网络图
既然这样了,那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上海人民的休闲购物遛娃遛狗(现在貌似不能再遛狗了)之地:奕欧来购物村,后来更名回了比斯特购物村。比斯特购物村在中国有上海和苏州共两处,其实苏州村的建设和开业更早,风格也偏向于水岸公园。之前几年还可以两处来回跑,疫情之后,鉴于“非必要不离沪”的要求,已经有两年多没去比斯特苏州了。所以这篇从取材方便的角度考虑,还是偏向于比斯特上海。
比斯特上海导览册
另外,本篇照片横跨2016-2022年,所以同一处地点的逐年转变也很可能在图片里看到:
上图的图案,购物村有赠送过实体版卡片
曾经能遛狗时,按规定要去迎宾阁借一个定制推车坐进去才可以进村的小秋田:
项目亮点
比斯特(奕欧来)上海购物村从一开始,就有三个重量级的亮点:
1. Art deco装饰艺术派的精致风格
在设计之初,团队研究了上海历史,将项目定位在1930年代产生的、融合了西方风格与上海文化融为一体的“海派”风格。海派以时尚、文化和商业方面的创新而闻名,正好契合比斯特购物村的定位。于是比斯特购物村里的建筑融合了受到欧美装饰艺术影响的海派风格与正统的装饰艺术风格,各处明显的几何特征象征着现代感和精致优雅,成为了一座装饰艺术风格万国博览会 。
顾客在这里会进入一个沉浸式的消费和游览环境,每个细节都富含风格且空间舒适,体现出精雅的工艺。装饰艺术和海派风格贯穿全购物村、家具、照明到铺装构件的种种,细节之处也增强了建筑风格。
以上三张为网络图
设计师Brain Garrison先生说,上海是Art Deco装饰艺术派的天堂,这里鳞次栉比的历史建筑融合了西方装饰艺术派和上海独有的气质,深刻影响着上海的生活氛围。比斯特上海用现代的元素重塑了海派装饰艺术的经典,让客人们沉浸于众多时尚品牌中的同时,也能在现代与传统的结合间品味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装饰艺术风格。
以上三组为网络图
2. 建设和装修成本极高
一开始有人推荐比斯特(当年叫奕欧来)购物村,就是因为它家建筑和室内装修的单价极高,走的也是前期大量投入、后续长期培育的路线。一到现场,果不其然,就算看不懂建筑用材和做工,但从地面铺装的繁复和多变、街道家具的固定摆设和软垫、时常更新的绿植绿化以及被称作“最美卫生间”的艺术马赛克铺装场所,也能够体会到投资方和运营方的实力和雄心。
以上三张为网络图
3. Bicester比斯特购物村品牌
比斯特苏州2014年就已开业。2016年5月19日,毗邻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比斯特上海购物村也盛大开业,现在全球的比斯特购物村一共有11处。上海项目是由上海申迪(集团)有限公司与伦敦Bicester比斯特购物村的创立者及运营方唯泰集团(Value Retail)共同开发的。单就比斯特在中国赴英游客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它的品牌和运营背景来看,就必须来此一览,虽然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个著名的购物村品牌在中国要取名为奕欧来。很有意思的是,2019年有一次和姐妹团在静安嘉里Calypso吃饭,隔壁桌就在热烈讨论要把奕欧来的名字改回比斯特,因为太多客人不知道奕欧来,但对比斯特耳熟能详,搞得购物村在宣推方面很有障碍。
这个介绍世界各地购物村的小视频很有感觉:
不同的图上还可以看到改名前后的痕迹:
上一张图为网络图
设计解读
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太典型的西式室外购物街案例。比斯特上海购物村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6千平方米,27栋建筑单体140余间商铺环中心湖泊,四条放射轴线围出纽约、巴黎、米兰、维也纳四大装饰艺术风格意象区,纽约刚硬壮丽,巴黎柔美优雅,米兰气派庄重,维也纳繁复华丽。
上两张为网络图
所有街道都以一位地区代表装饰艺术大师命名。
官方截图
代表纽约的美尔大道主打美国艺术家、壁画家、陶艺及舞台服装设计师希尔德雷斯·美尔(Hildreth Meiere)的前卫时尚 。
代表巴黎的维塞大道体现了法国设计师保罗·维塞合(Paul Veysseyre)的浪漫写意。
代表米兰的鲁索罗大道以威尼斯艺术家、发明家易吉·鲁索罗(Luigi Russolo)的先锋另类为主题。
代表维也纳的大道,被以上海装饰艺术派建筑的代表人物邬达克Hudac的名字命名,虽然人家是匈牙利人。
漫步比斯特上海购物村之中,举目都是精致优雅的环境与细节,与目前较为同质化的购物中心甚至传统的室外街区相较,很是独树一格。这里有着纯几何形的布局,街道宽敞,欧洲和纽约主题的大道成为购物村的主干道,与海派风格的小巷相连接,顾客可以在各种尺度的街道空间和放大的广场空间里穿梭。
以上三张为网络图
艺术空间
除了街道之外,比斯特上海的迎宾中心以及休息厅都以一位装饰艺术大师命名,并设定为设计主题。设计者从这些大师的创作中撷取灵感,以其艺术精神为空间注入生命,增强了消费者的文化体验与空间享受。宫廷街东端的米莱迎宾阁,是以美国诗人埃德娜·文森特·米莱(Edna St.Vincent Millay)的名字命名,迎宾阁的整体基调也体现了她明快而富有张力的诗风。可惜。这座迎宾阁目前用作了品牌临时活动区。
而在贵宾休息室中,墙壁、地毯都采用了明亮大胆的色块和简单抽象的图形,共同营造出独特的动态美与神秘感,让人身处其中亦能体验到艺术家们的灵感火花。
更不用提这里最为著名的特色洗手间/盥洗室,每一处也都有着艺术家独特的设计以及精美的视觉呈现,尤其是彩色马赛克铺装。因此它也成为了我在这里拍照数量最多的场所。数了下,上海村里一共有7处盥洗室。
户外活动
比斯特上海除了建筑、景观和装修风格丰富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地理优势,在于与迪士尼星愿湖相连,甚至可以乘坐游船往返于比斯特和迪士尼之间。
网络图,比斯特村所在只是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一部分
这里的滨水大道也有着壮丽的景色,环绕期间,也可以体验到购物与休闲旅游之间的无缝对接。夏秋季节里,这里更是可以举办各种室外活动,比如,露天电影院。
上面三张为网络图
使用者体验
以上从设计师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现在要进入更加轻松的“使用者说”板块。想到哪说到哪。
1. 环境好,设施齐全,体验佳,不买东西来散步也是极好的
不出上海就能够有的户外休闲体验的选择,停车方便且风景优美,还真不是那么丰富,比斯特上海可以算一个。想要错开人流高峰,一开园就来或者吃晚饭的时候过来,都是不错的选择,开车30-40分钟,会员任意消费就可以免掉停车费,在湖边和街道里走走,看看哪里又更新了景观和装修,哪里又新开了店铺,也很轻松。
上三张为网络图
2. 客户服务好,运营团队成熟,会员体系完善,想得周到
这里的客服团队能力一直很优秀,无论是想要换免费停车、兑换优惠券、下雨天免费用伞、借充电宝、借小推车、快递战利品或是只是想进去坐一会儿,服务人员都会提供极高水平的服务,他们的考虑甚至远在你之前,比如儿童乐园。早期这里还有满1000-1500元送100元购物卡的活动,好像到2021年左右,会员培育期结束,终是取消了。而如果成为不同等级的会员,会员活动、福利等也是很多,时常去看看会员中心里的卡包,会有惊喜。
儿童乐园区,成年人也可以来找个位置休息下,人气很旺:
除此之外,访客看不见的后勤服务区机能设计与技术整合更是团队的重要任务。大家去的时候可以仔细观察,确实很难看到工作人员,但一旦有需要,又出现的很及时。比如室外的座椅上放着大量的软垫,平时无人打理,可一旦下雨,就会有工作人员冒出来及时收掉。路面上也很难看到正在打扫的人员,道路却一直很干净。
他们大多数会从很隐蔽的后勤门进出:
3. 消费停车免费,VIP有专属代客泊车服务。
停车当然是远离市区的购物村几乎最为重要的基础条件,这里有好几个距离远近不同的停车场,任意消费金额(具体一直在变动)既可以兑换免费停车,奕尊会员还可以有每次5小时免费停车以及代客泊车服务。这个服务大概是奕尊会员里最吸引人的服务了,因为一旦人多,近的停车场饱和,就得停到很远的停车场去,且不论找不找得到路吧,光停好车走过来的距离,就有点令人崩溃了......相比之下,比斯特苏州的一部分停车场就在购物村地下这一点,就很方便。
VIP代客泊车区:
停车场没拍......无图......
4. 入驻品牌和消费体验
之所以把如此重要的入驻品牌因素放在后面,实在是因为这里的环境才是吸引人的第一要素,人来了才有消费,才会关注这里有啥可逛可买的。因为比斯特还算是打折购物村,超一些大牌在这里不会出现,GUCCI已经算是其中的顶梁柱,但二三线的品牌和潮牌,这里绝对不缺乏,比如Burberry、Ferragamo、Valentino、Givenchy、Armani、MCM等,甚至还有Loro Piano、Giada这类以材料擅长的品牌,还有大量的运动品牌和鞋类品牌可以让更广的人群有消费的可能。
另外,此处有不少国产品牌入驻,上海滩、鄂尔多斯、1436、单农、JNBY......与国际大牌同处,也能让人很直观地比较国内外品牌的品质、设计及价位,甚至很多时候我都觉得鄂尔多斯现在的大衣从材质到设计都不输Max Mara。
这里从一开业就有餐饮严重不足的问题,一开始连买瓶水都成问题,更何况咖啡和就餐。后来陆续在沿湖一面开出了几家餐厅和咖啡厅,再加上增加的koisk食亭以及小餐车,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吃饭问题,但我个人一般去比斯特,都要在车上喝饱了水再下去,或者就着饭点去先把饭吃了再逛,要不然饿着肚子面对着四处爆满的餐厅和咖啡厅,想想回市区吃还要开半个多小时的车,那挫败感......
上图为网络图,这个临时的房子后来拆了
5. 道路分叉多,很容易走错路
设计师就一定找得到路吗?不一定,尤其是在如此几何化布局的街区里。这里的大小街道数量很多,偶尔还会遇上店铺调整位置,虽然每次去除了闲逛,都会固定去几家店铺看看上心新和折扣,但稍微隔一段辰光没有去,完了,四条主要的大道和几条横向弧形道路就让人迷失了方向,常要在几条大道里根据广场的大小和布置来判断自己到底在哪,想去的店铺到底在哪......
网络图
其实这一点,跟比斯特苏州有着异曲同工之效。苏州村的风格是江南文化+威尼斯风格,由“充满地中海风格的意式建筑组成”,布局则是由三个围绕中央水花园的同心环组成,创造出三个分区:滨水圆环(Corniche),主题商业街(Corso Pedonale),以及漫步商业街(Passeggiata Pedonale)。看起来简单,步行其间,一样容易找不到路...
以上两张为网络图
官方截图
但建筑风格确实和上海村有很大不同。很神奇地是,要不是这次因为要写比斯特去查了资料,作为建筑师的我们竟然一直也没发现他俩家在风格上的巨大差异和巧思妙想,只记得,上海村是半圆环形面湖,苏州村是临河以及绿化小岛。
以上四张为网络图
还是待“非必要不离沪”的要求取消后,再去苏州村仔仔细细地全面一览吧...以设计师、而不是消费者的眼光。
以上四张为网络图
最后,比斯特村里经常有些好玩的装置,别的不说,拍下来做个朋友圈海报很合适:
上图为网络图
END
信息来源: 建筑师小姐姐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