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考
倒计时
103 Day
中考按照去年的时间进行大致推算,确切时间公布后会随时修改。
最近上海疫情反复,
部分学生只能乖乖隔离在家,
看着日历上的倒计时,
翻着还没做完的模拟卷,
尽管是从天而降的“假期”,
也让人过得焦虑不安。
毕竟三月一来,
二模考也就不远啦~~
不过别担心,
中招君有办法帮你keep住状态!
这次有答案有解析,
大家如果有新的思路,
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01
甲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甲诗的题目是“_________”;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乙文的作者是______代哲学家。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的闲适心境。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作者没有知己的孤独。
C.“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迷惘。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出了作者对牡丹值得众人喜爱的认同。
9.甲诗和乙文都通过写花来表达生活态度,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是 ,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以看岀作者的生活态度是__________。
6.饮酒(其五)(或:饮酒)(1分) 宋(1分) 周敦颐(1分)
7.(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3分)
8.A(2分)
9.不追求名利,热爱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2分)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2分)
10.赶得上(2分) (2)只,仅仅(2分)
11.B(3分)
12.同意孔子提出的让众人救火的方案(2分)
赏罚得当能提高管理的效率(3分)
点击查看答案
02
甲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甲词题目中“壮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乙诗作者是_______ (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7.甲词中“天下事”指__________;乙诗中“干戈”指__________。
8.下列对诗词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词从报国无门、借酒浇愁落笔;乙诗从回顾平生、追忆战斗生涯写起。
B.甲词中“八百里”指军营辽阔;乙诗中“风飘絮”形容大宋即将覆灭。
C.甲词上阙主要写将士驰骋杀敌;乙诗中间两联主要写个人官场失意的惨状。
D.甲词乙诗都抒发了精忠报国之志,作者的情绪都由慷慨激昂转向低沉压抑。
9.甲词最末一句抒发作者_______的悲愤;乙诗尾联抒发作者_______的气节。
6.雄壮的词;南宋(2分)
7.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战争。(2分)8.A(4分)
9.壮志难酬、宁死不屈(4 分)
点击查看答案
03
甲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甲诗作者为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乙词作者为一代著名词人________。
7.下列对诗词中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热闹的练兵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B.(热闹的练兵场上),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C.(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D.(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8.下面对古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是作者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
B.甲诗后两句强调周瑜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含蓄表明机遇垂青的重要。
C.乙词在梦境中回忆军营餐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
D.乙词虚实结合,上片描写,下片抒情,符合词作常规写法,是词作中的经典。
9.甲乙两首词中都有一个英雄的身影。甲诗中,作者除慨叹“东风”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对自己的__________的意味;乙词最后“可怜”一句,道尽了词人__________的英雄之悲。
6.唐代杜牧宋代辛弃疾(2 分)
7.C(3 分)
8.B(3 分)
9.怀才不遇(对自己不被重用)的不平报国无门壮志难酬(4 分)
点击查看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系上海中学生报中考发布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经授权转载须标明出处或原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