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示范村故事|宝山新陆村:发展林下经济助力产业兴旺 三产融合让“五村联动”研学产业更扎实

作者:上海三农

走进宝山区罗泾镇新陆村,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意盎然让人心旷神怡,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蔬菜大棚内的绿叶菜生机勃勃。在村庄里漫步,透过低矮的围墙,成片的芦花在风中摇曳生姿,为这个海派村庄增添风味。

这里是上海市水资源二级保护区,生态禀赋得天独厚。近年来,为了让产业更具特色,新路村引进了市级龙头企业上海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统筹运营管理628亩高标准蔬菜基地,拓宽村集体收入增收渠道;利用引入磊宏科技公司,盘活村内闲置空地,栽种果树,开展附生植物铁皮石斛种植,同时发展林下经济,以果树下种植“赤松茸”的复合产业模式提高土地效益。在“五村联动”的背景下,新陆村以三产融合的方式,用好“一产”资源,丰富“研学”内涵,五村抱团,片区化做强研学产业,全面实现产业兴旺、村民增收。

引进龙头企业

产学研一体打造“蔬香新陆”

新陆村在罗泾镇打造“五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产业规划是做强“一篮菜”,这里有先进的高标准蔬菜基地,连栋大棚内各种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为了让产业做大做强,新陆村引进了景瑞农业科技公司,开发“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新模式,统筹运营管理628亩高标准蔬菜基地,进一步拓宽村集体收入增收渠道,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60万元,增加村民家门口就业机会。

“景瑞公司在这里种植的生菜是专门供应肯德基的,其他绿叶菜也有专门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比如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和一些大型超市,销售渠道很畅通。”新陆村党支部书记王利慧说,这里的蔬菜不愁销。同时,新陆村鼓励村民在庭院、宅旁、路旁、林下可利用空间内种植枸杞头、马兰头等本土特色蔬菜果品,通过“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这片高标准蔬菜基地内,过去的农机仓库正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改造升级。通过设计翻新。部分室内区域改造成为了“蔬艺”研学基地。“亲子家庭来到这里,可以在大棚内体验采摘蔬菜的乐趣,然后来到室内区域自己动手做色拉。”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后,景瑞研学基地还会拓展“蔬艺+品牌推广、蔬艺+文化、蔬艺+研学、蔬艺+体验”功能,导入研学团队资源,打造自然教育学校,带领小朋友体验“农残检测”“番茄酱制作”“蔬菜包装”等检测、加工环节,也让市民近距离了解一颗菜从菜田上餐桌的整个过程。

在研学基地的展示区,景瑞农业还将打造一整面墙的种子展示区,今后,企业还将与拜耳、安莎、正大种业、上海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公司、科研单位合作,着力打造长三角种业创新示范基地,提升基地影响力,真正做强“一篮菜”。

发展林下经济

一树多收助力产业兴旺

随着新陆村乡村振兴建设的推进,上海磊宏科技有限公司发现了这个紧邻长江口的生态村庄。在镇、村两级政府的联合努力下,成功引入该公司,盘活村内一块闲置空地,打造铁皮石斛生产基地。

自今年3月入场至今,磊宏科技已对基地土地做了全面翻整,栽种了大量枣树、石榴树、银杏树等树种,并成功将铁皮石斛附生种植于树体上,与果树伴生。在果树外围,企业还种植了形态各异的黄杨树,过去闲置的土地,经过打造已是郁郁葱葱,满眼都是风景。据介绍,果树上种植铁皮石斛,能够让石斛依靠自身根系吸收树体和空气中的营养,顺应其生物习性,减少人工干预,模仿铁皮石斛野生环境,使石斛更接近野生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今年10月,罗泾镇找来了技术专家指导,提供相关技术与材料,助力磊宏科技示范试验林下赤松茸种植,发展林下经济,并委托知名旅游品牌“璞缇客”打造“赤松茸”采摘为主题的研学体验。明年2月,这里的赤松茸就将迎来第一批游客。

“我们今年下半年开始尝试与 ‘璞缇客’合作,由 ‘璞缇客’负责策划运营,我们提供场地。”朱广力说,利用海星村与花红村的千亩粮田,“璞缇客”策划打造了全天丰富多彩的农事体验活动,自10月30日起至11月21日,8个双休日,每日一期,每期承接15组家庭,销售火爆,并提前售罄。“主办方会提供各种服装道具,镰刀、手套、草帽等,让小朋友去田头亲自收割稻谷,然后手动脱粒、脱壳、清理杂质,带回自己收获的成品稻米。另外还有一些围绕稻田的艺术手工创作,小朋友都玩得很开心。”朱广力说,“璞缇客”已经在策划打造明年2月针对赤松茸采摘的亲子研学活动,很快新的一期研学课程就会上线预售。

“‘五村联动 ’可以将各村的研学资源串联,比如海星、花红村的千亩稻田农事体验,花红村的 ‘一朵棉花到一件衣服’的科普体验等都可以连点成线,形成系列活动,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据朱广力介绍,今后,通过统筹协调罗泾镇全域资源,成立专业研学团队,可以探索开发农事体验、野外探险、红色教育、生态科普、户外露营等一系列研学产品,形成多条独特的研学路线。

新陆村以“蔬艺+研学”两大产业为龙头,促进村集体、村民直接收入。预计正式运营一年后,可实现村域年产值410万元,同时可新增村民就业岗位40个、增加村民房屋租赁5栋、带动发展农家乐1家。

文字:施勰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