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的圣火不久前刚刚熄灭,中国奥运健儿的优异表现再一次燃起了国人对体育的热情关注,在众多项目中,中国皮划艇队取得1金2银的历史性突破,打破了欧美国家在这个项目上的长期垄断,也让不少人把目光聚焦在了皮划艇这项运动上。
在松江,就有一支专业的皮划艇运动队,培养出的队员在全国各级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只不过由于平日里,他们大多时间在外地训练,所以略微显得有些“鲜为人知”。近日,记者实地探访正在暑期集训的松江区皮划艇运动队,亲身体验这项运动的难度与乐趣。
成绩不错却”鲜为人知”
8月11日,立秋不久的上海下了一阵急雨。雨刚停,位于青浦淀山湖畔的上海水上项目运动训练场内,就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水面上,数十名皮划艇队队员正你追我赶、劈波斩浪,颜色各异的皮艇、划艇把清澈的水面装点得五彩缤纷。松江区皮划艇队正借用这里的场地进行训练。
“身体放松把腿对平,你看你艇是斜的,要把它跪平,之后身体放松,上方手伸直。”正在指导队员训练的这位教练叫做张剑,1999年以运动员的身份引进入上海,2014年松江区体育局立项组建松江区皮划艇队,张剑担任主教练。在7年多的时间里,松江皮划艇队已经发展壮大为一支注册运动员50余名,年龄跨度大、参赛组别丰富的优秀队伍,培养出多名运动员进入上海一线皮划艇队。曾有队员获得全国青运会的亚军,在上一届市运会上,松江区皮划艇队取得了6.5枚金牌、5枚银牌、5枚铜牌的优异成绩,整体水平位列上海前二。
“近几年的比赛,无论是冠军赛还是锦标赛,成绩都比较突出,以去年比赛成绩来说,由于疫情,尽管训练时长比较少,在一年没有水上训练的情况下,松江队在上海精英赛的总决赛中取得了11枚金牌。不过我们也比较‘鲜为人知’,主要是因为场地的原因,经常在外面训练,这点在招生上会吃亏点。”张剑说。
“坚持一秒就是胜利”
张剑介绍说,皮划艇其实是个运动大项,里面细分皮艇、划艇、赛艇等多个项目,既有单人竞技,也有双人、多人组队竞技,非常考验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及团队配合,而且相较于休闲类皮划艇,专业艇只为追求水面速度,支撑面和质量都小了很多,有的项目仅“船上平衡”一项,初学者就要训练一个多月才能掌握。为了更好地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张剑也邀请记者亲身体验了一下专业艇只的“难度系数”。
记者首先体验的是难度相对较低的双人双桨赛艇。由于船身和桨身较长,平衡相对容易掌握,在教练的指导下,记者很快就可以掌桨划行。虽说赛艇记者还能划走,但接下来的皮艇,才算是真正考验的开始。
在皮艇和划艇上,基本上记者在水面上是一秒也坚持不了。教练介绍,初学者基本要训练一个月左右才能掌握在船上的平衡。虽然接连“翻船”,不过“难度大、速度快”这也正是这项竞技运动的魅力所在,采访中,很多队员都表示,这项运动非常亲水,是一项很阳光、很健康的运动,而且项目既有竞争又有配合,既有速度也有激情,尤其每当训练结束、夕阳西下之时,艇只划过水面,凉爽的水花飞溅在身上,那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真是既惬意又过瘾,一旦上手,就会为之深深迷恋。
“我练半年了,刚开始就挺累,但后来就发现它的乐趣了,划出去就很有成就感。”队员陈瑜琦表示。“我非常喜欢水上运动,就选择了这个项目。我练了四年了,家人也非常支持。”队员杨紫芸说。
全队正积极备战市运会
采访中张剑也表示,虽说这项运动富有魅力,但由于了解的人少,在近几年的招生实践中,往往遇到招不到好苗子的窘境。而且,由于该项目对训练场地要求较高,目前松江的场地有限,每当集训,运动队就要长期在外,这对项目发展是个瓶颈,对教练员和运动员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按要求来说我们这个项目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训练场地,水面要宽广,长度要有,因为比赛的距离,赛艇最长的距离是2千米。现在改革之后,皮划艇要进行4公里的比赛,对运动员和教练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张剑说。
不过张剑也表示,今年是市运会备战年, 4年一次的大赛对运动员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考核。再加上今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皮划艇取得的优异成绩,不仅让队员们备受鼓舞,也给这个项目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和很好的发展契机,现在通过区体育局与上级部门的支持,目前队伍可以借用位于青浦的专业场地进行训练,当前全队上下正齐心协力,共同计划明年市运会的比赛策略,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继而让队员们的皮划艇“从松江划向世界”。
“我们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培养好青少年,抓好青少年的苗子为上海市队输送好的苗子,我最大的愿望是在全运会、奥运会上,我的弟子能够争金夺银。”张剑说。
■文 宋崇 ■图 李晶 受访者供图
■栏目责编 沈莉娜
■栏目主编 代启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