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防虫,大意不得!

认识致病昆虫

2021·SUMMER

人在旅行或者探险的时候,常会遇到被昆虫咬伤的情况。

致病的昆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蚊虫、蠓、蝎子、蜈蚣等。蚊虫喜欢围绕着人群叮咬,叮咬后不仅吸血还会将带毒的血液注入人体,蚊虫叮咬、还可以传播疾病。蠓是一种常见的小飞虫,肉眼可见,成群成片地朝着人们迎面扑来,扑打也扑打不走,一旦咬伤后,奇痒无比。蜈蚣头部一对毒爪,刺入人体内,释放毒液,会引起局部或全身中毒症状。蝎子是通过尾巴上的毒钩刺入人体,释放毒液,蝎毒为神经毒,毒性比较大,全身症状比较明显。

表现特点

2021·SUMMER

虫咬伤多发生在夏秋潮湿季节,因为此时各种虫类活动频繁,皮肤外露的机会比较多,但是有些咬人昆虫不受季节的限制。

☐ 多数虫咬伤会出现皮疹,常见于头、面、手、足等露出部位,皮疹的形态以水肿性丘疹、风团、斑块、淤点或水疱为主,伤处顶端常有虫咬伤的痕迹。

☐ 虫咬伤后,每个人的症状会各不相同,有的出现轻重不同的痒感,有的会出现刺痛、灼烧感、触痛,严重者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关节疼痛、皮肤广泛坏死,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皮疹被搔抓破后,还可引发继发感染。

☐ 被蜈蚣咬伤后,会剧痛无比,局部红肿、发麻。严重者可发生局部坏死,全身症状明显,可出现发冷、发热、恶心、头痛、呕吐,甚至昏迷。

SUMMER.TIME

处理方法

2021·SUMMER

1. 保持冷静,远离事发地点。

山间、草地行走时,应扎紧裤管或外涂防虫药物。一旦被咬伤,在不明确是何种毒虫时,应该保持冷静,远离事发地点,避免再次咬伤。

SUMMER

of 2021

夏天防虫,大意不得!

2. 早期冲洗伤口。

被咬伤后,应尽早对伤口进行冲洗,一般可选用清水冲洗,蜈蚣咬伤和蝎子咬伤可选用肥皂水等碱性液体冲洗或涂抹伤口。

3. 伤口处理。

局部红肿丘疹处,可用风油精、清凉油等外涂。切不可搔破,处理不当易并发感染。

4. 局部降温。

若咬伤处红肿严重、疼痛无比时,可采取局部冰敷,缓解疼痛、延缓毒素扩散。

5. 当发现被蜱虫叮咬,蜱虫滞留于皮肤时,切忌不可强行拔除蜱虫,更不能将蜱虫捏碎。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其叮咬部位厚涂凡士林或其他油腻性物质,使蜱因窒息而后退或使其死亡,再用镊子轻夹其叮咬处,向上轻拉。待蜱虫去除后,给予局部伤口消毒处理。

猜你喜欢:

“十四五”开局,历史风貌保护大文章这样“打开”

城市有温度人有情,“数字鸿沟”不难跨

上海阿姨送清凉,弄堂口“摆摊”慰劳户外工作者

奋战城市建设管理岗位,程学田获评“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

实地体验适老化改造,一步到位享受居家养老

来源:人卫健康

编辑:叶芳芳、赵玥、姜佩蕾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