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遇到中国商飞,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产生什么样的效应?日前,在中国商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进会上,一份合作成果的发布,给出了答案:
一年内,建立了千家企业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其中124家企业为首批重点培养对象;建立了头部企业与中国商飞对接合作的常态化机制,加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优质企业进入大飞机合作目录,装机设备领域合格(潜在)供应商半年内新增30%;在大飞机特殊工艺材料领域,更是实现了九城市“从0到1”“从1到N”的突破,16家企业完成32种产品供应对接;多地共享优质科技资源,在供应链合作、“卡脖子”领域联合攻关等方面,实现了协同发展新突破新提升。
这份“成绩单”,正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中国商飞合作的结晶。这些合作成果推动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一轮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为大飞机国产化打造强链补链的产业生态集群增添了新动能。
作为带动中国民用飞机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迈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中国商飞的大发展,将深入带动航空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的整体发展。而先进制造业又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主攻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讲,双方的合作,有着天然的契合点。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2020年6月6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与中国商飞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大飞机事业两大国家战略,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为载体,共建大飞机产业链,打造央地融合与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协作典范。同年6月18日,中国商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链合作大会在松江召开,中国商飞面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推出了产业合作指引、供应商开发需求等技术标准,为双方共同打造大飞机产业集群进行了精心的顶层设计。
两大国家战略的“牵手”,成为故事的开端。为精准对接资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G60联席办”)成立了中国商飞G60工作专班,一年来深入九城市头部企业开展点对点服务50余次,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工作推进会、技术交流会,对接需求清单300余项,及时掌握中国商飞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需求,推动与九城市企业对接,连点成链、集链成群。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供应链关键环节,成立大飞机增材制造协同创新联盟,充分利用九城市“1+7+N”产业联盟体系、“G60科创云”等平台,开展多场航空产业要素对接活动、产业链合作培训会,累计超过2000批次企业参与培训,有效推动了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无缝对接。
“G60联席办领导到我们公司上门服务和对接协调已经不下5次了。”科建高分子材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振平对此仍记忆犹新。这家致力于航空航天领域新材料研发的企业自2020年9月与G60联席办建立对接后,便搭上了与中国商飞合作的快车道。目前,公司与商飞配套的耐高温真空密封胶条项目已进入技术实质性验证的最后阶段,预计今年就可以按进度节点完成进入商飞公司的产品名录。“这更加坚定了企业为我们国家大飞机事业提供优质产品、解决‘卡脖子’项目的信心与决心。”胡振平说道。
一年来,立足民机事业共同创新产业布局,更带动了九城市企业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新跨越,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我们自主研发的大型全模锻工艺技术与商飞相关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提升自主产品性能水平有很多合作切入点。在之前的多次对接中,也得到了商飞技术人员的肯定,认为该技术在航空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上海昌强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琪琪告诉记者,她期待昌强的整体模锻技术能与商飞的行业应用场景做产业链上共性技术研究,为航空领域轻量化发展贡献力量。
大飞机产业链包括设计、制造、总装集成、销售服务和MRO等环节,其中制造环节涉及领域最广,包括材料、零部件和分系统等。随着C919大型客机开始实现量产、走向市场,面对国内巨大的航空需求,航空航天产业及相关产业链条有望迎来“井喷”时代。这对于正在打造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示范走廊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来说,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在此次双方的合作推进会上,九城市聚集了诸多在航空产业链相关领域具有优势的重点单位和企业,并向中国商飞进行推荐。
策源地松江不仅具备了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优质企业群,更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大学城,集聚了东华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拥有纤维材料改性等重点实验室。嘉兴在建或将建的航空航天产业项目有25个,总投资364亿元,包含多个百亿级项目。苏州聚集了通用电气、新宇航空、赛峰、迈信林、力源液压等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其配套企业200余家,涉及动力系统、机电系统等多个领域。芜湖市航空产业链较为完整,拥有通用飞机整机研制、无人机研制、航空发动机研制、无人机发动机研制、航电系统研制等领域一批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双方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G60联席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继续瞄准民用航空这片万亿级蓝海,依托自身产业基础,深度融入大飞机产业体系,培育产业集群的全新增长极,为持续提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民用航空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文 周丹丹■图 周丹丹 G60联席办提供
■栏目责编 秦天
■栏目主编 周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