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
说起端午你会想到啥?
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
没错,端午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也发展出了非常丰富的节俗内容!
其实,端午美食远不只有粽子,
端午习俗也比你想象的更丰富!
往下看完,和家人聚餐的时候就可以
吹(科)牛(普)啦!
端午美食只有粽子?
营养又可口的端午美食不仅仅只有粽子。这些食物你都吃过吗?你的家乡又有哪些端午专属美食呢?
五黄、五红
五红:烤鸭、红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黄鳝
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雄黄酒
端午节食用“五红五黄”的习俗由来已久,每个地方的“五红五黄”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据说在端午节吃了这些五颜六色的菜品可以辟邪避暑、解毒杀菌。
面扇子
很多地方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它是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煎堆
这是福建晋江地区的风味小吃,外形看起来很像江浙地区一带的麻团。主要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花生碎、芝麻等,放到锅里用油煎成,口感芳香酥脆体积膨大滚圆,表皮薄脆清香,柔软粘连,馅香甜可口。
咸鸭蛋
端午节还有吃咸鸭蛋的习俗,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它不仅可以祛毒,还能补充盐分,夏天食用再合适不过了。
叶子饽
叶子饽,是广西玉林人在端午和重阳这两节必不可少的美食,由糯米粳米两种米磨成粉后蒸制而成,馅料可随个人喜好添加。由于它的叶子通常采用芭蕉叶、粽子叶和竹叶,这样包着蒸出来的饽会有淡淡的清香,色泽嫩亮、口感细软香糯不粘牙。
艾馍馍
这是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嫩尖一起蒸制而成的小吃。艾草有着抗菌消炎、祛痰、镇咳等作用,此外它还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古时人们常在端午节这天在门口挂艾草,以求趋利避害。
菜角
端午节吃菜角一般是北方的习俗,做法和传统水饺相似,特殊之处是菜角的面皮是由白面烫面擀片而成,馅料由韭菜、鸡蛋、粉条混成,最后放入油锅烹炸,其色香味美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食饼筒
食饼筒是浙江台州特有的传统小吃,通常在端午节食用。做法是将面粉加水调成胶糊状,放入平底锅中用工具将粉浆均匀地移动摊开、铺平、烙熟,再取出面皮铺上炒粉丝包上各类菜肴,如鳝丝、鸡蛋丝、卷心菜、茭白丝、菜头丝、土豆丝、豆腐丝 、豆芽等。
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的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呢!
端午习俗只知划龙舟?
端午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游百病、配香囊……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端午、为屈原,总忘不了吟诗作画。清代著名画家徐扬的《端阳故事图》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生动再现了历代各地的民俗风情。
射粉团
射粉团是一种唐代宫廷比较盛行的游戏。《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角黍就是粽子,粉团则是类似麻团的一种点心,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
悬艾人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的功效;古人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空中,剪成虎形称为“艾虎”;古代的妹子们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
裹角黍
角黍即粽子,以箬竹叶包黍米,是阴包裹阳之象。目前所见最早记录粽子的文献是晋代周处的《风土记》。周处说到粽子的另外一种做法,就是把很肥的乌龟煮烂,去掉骨头,拌上盐、豆豉、蒜、蓼等调味品,与黏米放在一起,名字叫“俎龟黏米”,也是粽子的一种。
系彩丝
汉代以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的丝线,扎成“长命缕”。这五种颜色很有讲究,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系在臂上,可以驱除瘟病、避邪止恶,同时还是一种饰品。
采药草
采药草是最古老的端午习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特意在端午这一天采集百药有两个目的,医学的目的和辟邪的目的。
养鸲鹆
鸲鹆(qúyù),其实就是俗称的鹦鹉。古人发现了野生的鸲鹆有模仿人语的能力,于是将其捕来有意地调教驯化,而这个调教的最好时间据说就在每年的端午。
看完这些是不是觉得又“涨姿势”了呢?
图文综合整理自人民网、新华网、美术报、中国文化报、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