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021
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The 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以下简称Garage)由艺术品收藏家罗曼•阿布拉莫维奇与达莎•朱科娃于2008年创办,2015年迁址至莫斯科高尔基公园内。作为俄罗斯第一家公益性当代艺术博物馆,Garage博物馆的馆藏包括世界最大的20世纪50年代后俄罗斯当代艺术品收藏,并拥有俄罗斯唯一的当代艺术公共资源档案馆和最大的当代艺术公共图书馆。
2015年,Garage博物馆成立了俄罗斯第一个博物馆包容性项目部门,为有特殊需求的观众进入博物馆和展览空间提供无障碍服务,并开始与专业组织开展积极合作。在该部门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于2015年9月举办了第一期“感官博物馆”培训课程,主要针对如何让聋哑(听力障碍)、失明(视力障碍)及聋盲观众走进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基于该培训课程,后续还举行了“感官博物馆”国际年度会议,并将包容性项目部门及其他国内外专家的实践经验整理成册。
Garage团队将博物馆的“包容性改造”理解为“与保持社会多样性、确保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无障碍、消除排斥和歧视相关的一系列实践”。在Garage博物馆官网“感官博物馆”专题中,汇集了俄罗斯和外国多家文化机构及专家关于博物馆多样性和包容性主题的相关研究、科普文章、访谈、案例、评论等资料,也欢迎世界各地的相关领域学者投稿,分享见解与经验。该平台旨在总结和展示不同的包容性解决方案,帮助相关专业人员把握文化场所包容性改造实践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下将简要介绍“感官博物馆”专题中Garage包容性项目部门针对不同特殊群体的一些实践经验。
01
员工培训:言语礼节与接待礼节
© 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021
观众来到博物馆,首先遇到的往往并不是教育部门员工或讲解员,而是安保、接待等部门工作人员。与这些工作人员之间的互动会给观众留下对于博物馆的第一印象。因此,Garage博物馆包容性项目部门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对这些员工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
Garage的所有一线员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无障碍服务培训,学习接待礼仪、用语,以及如何正确帮助残障人士。培训中也可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解决。
尽管有很多无障碍服务指导手册,但俄罗斯尚无统一的残障人士沟通和接待既定规范,需要专业的残障服务机构介入,基于不同残障类型的社会模型提供指导。这类培训主要提供科普性知识信息,包括残障的不同类型、残障群体的权利、刻板印象,来帮助克服与残障人士互动时的社会和交流障碍。而博物馆的特殊性则需要博物馆团队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出适合自己员工的培训课程。Garage的员工培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理论知识、言语和接待礼节、模拟体验与演练。
视障人士接待规范示意图
© 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021
左:“哪里可以坐坐?”
“那里!”
右:“哪里可以坐坐?”
“长椅在您左边两步远的地方。需要带您过去吗?”
以接待视障观众言语礼节为例,在残障认知的社会模型下, “盲人”、“视障”、“视力缺陷者”等词汇从一开始就强化了他们的局限性而忽视了个人经历,因此在接待交流中应避免使用。在动词方面也应注意要对所有观众一视同仁。例如,失明人士也可以“看展览”、“看电影”、“看展品”,或使用更加中性的动词,比如 “参观展览”、“了解展览”。
© 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021
在模拟体验练习中,员工用绷带或眼罩蒙住双眼,设身处地地体验视障人士的感受。每一位视障人士丧失视力的年龄和亲身经历不同,对于视觉障碍的适应程度也就有所不同,所以这种方法只能部分模拟视障人士的真实体验,但能有效地帮助视力正常的体验者主动发现与视障人士沟通中最常出现的错误。
练习中还会特意加大难度,比如不接触、只用声音引导体验者,或者无事先提醒就把体验者独自留在原地。通过最大程度还原残障人士现实中有可能面对的困境,让员工能够在体验中自己归纳总结接待礼节规范。培训中还可邀请残障人士进行实战演练,测试规范的有效性的同时帮助员工打破刻板印象,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
02
视障人群服务实践
© 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021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能用眼睛观看艺术,视障人士和盲人始终被艺术博物馆拒之门外。然而视觉并非是感知艺术的唯一方法。Garage博物馆从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对视障人士的博物馆服务。在无障碍项目筹备的各个阶段,团队都与视障群体组织进行密切交流。每年,前往Garage博物馆的视障观众数量都在增加。许多视障人士在这里培养了参观博物馆的习惯,也带动更多特殊群体观众走进博物馆。
Garage的许多项目中都准备了可触摸装置,观众还可通过触摸来了解特定展品所使用的材料及其质地。Garage已在多个项目中尝试提供常规化的专业视障口述影像服务,辅以声音和气味装置,力图为视障人士尽可能完整地还原展览体验。在2016年,Garage在其YouTube频道上线了专为视障人士改编的艺术课程系列讲座,还有艺术史、建筑史等各类播客节目可供收听。Garage团队正在试验为视障人士提供专属导览服务,个人或团队都可免费预约,包括可触摸装置项目和视障口述影像服务。
2020年,几位艺术家特地为第二届俄罗斯当代艺术三年展创作了触觉艺术作品,为视障人士带来了原汁原味的艺术体验,是无障碍艺术体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Garage团队也在疫情期间完成了“家庭日”博物馆教育项目无障碍版本的开发,以及纪录片《可怜人卡巴科夫一家》的口述影像制作,得到了广泛好评。
03
听障人群服务实践
© 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2021
Garage博物馆包容性项目部门与本地的听障人士组织已有多年的合作,也通过社交媒体与听障观众积极沟通,根据反馈不断完善相关服务。博物馆的所有活动对聋哑观众免费开放。
Garage博物馆中有一批俄语手语翻译、手语老师和手语调解员,他们参与所有针对听障人群活动的设计策划。更重要的是,在博物馆员工中就有聋哑人和听障人士,这为博物馆带来了独特的工作氛围和服务能力,一些听力健全的一线员工都能够进行基本的手语交流。
每个展览季,Garage都会为听障观众提供专门的导览服务。此外,“家庭日”、讲座、讲习班等活动也考虑到了听障观众的需求进行了改进,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博物馆教育活动中。
04
精神障碍人群服务实践
面向精神障碍观众的博物馆服务需要紧紧围绕神经多样性(Neurodiversity)概念展开,因此无法对此类观众一概而论,而是要关注群体内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因人而异地为其提供博物馆服务。
基于神经多样性运动中残障概念的社会模型及大脑功能的病理学研究,Garage一直在努力尝试让更多精神障碍观众走进博物馆感受艺术。最早,Garage尝试在早晨博物馆开放之前为智力障碍观众进行导览服务。2016年Garage开始定期为精神障碍观众举行展厅讲解、大师班和展览相关主题讲座活动。目前,包容性项目部门正在尝试策划更多精神障碍人士和普通观众能一同参与的博物馆活动,但为满足不同群体观众的需求,在现阶段也不能完全放弃举办“特殊”类型的活动。
由于俄罗斯的精神障碍群体缺少自发性组织, Garage与多家基金会、特殊学校和家庭组织保持积极合作,同时也希望能让这类观众独自走进博物馆。为此,每个展览季Garage都会发布详细的展览手册和参观指南,帮助特殊群体观众在参观博物馆前做好准备工作。包容性项目部门还用适合心智障碍观众阅读的语言方式编写专门的展览介绍和讲解文字,供有需要的观众在博物馆中取用。
博物馆包容性改造要改变的是环境,而不是有特殊需求的观众。因此Garage在活动内容和形式设计上始终规避使用诸如艺术疗法、病理学术语等与“治疗”、“康复”含义有关的概念。
05
移民和强制迁移群体服务实践
在俄罗斯,“包容”的概念往往与“残障”“残疾”画上等号。但实际上,包容性改造是为所有人创造舒适的无障碍空间,无关乎残障与否,也无关乎年龄、宗教信仰、性别和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
2019年Garage博物馆包容性项目部门开始拓展移民和强制迁移群体项目。此前Garage就曾尝试为有强制迁移经历的青少年儿童举办专门的博物馆活动。2017年博物馆为有移民背景的外籍员工开设俄语语言课程,后又增加了俄罗斯文化历史课程、参观莫斯科文化机构、移民交流会等活动。面向观众,Garage策划了一系列讲座、工作坊、论坛、播客、游戏等内容,涉及当代移民问题和文化多样性探讨。
在项目启动最初的一至两年内,Garage博物馆包容性项目部门首先将重心放在移民和强制迁移问题及文化多样性的普及性教育活动,目标受众为非移民群体,来为移民群体“去污名化”创建对话空间。其中一项重要活动就是每年世界难民日由联合国难民署、莫斯科博物馆、Garage、特列奇亚科夫画廊共同举办的“位移点(Point of Displacement)”馆际活动。
© UNHCR 2001-2021
2021年和2022年,Garage计划开始提供乌兹别克语、吉尔吉斯语、塔吉克语导览服务,并启动强制迁移经历青少年实习项目和中亚地区语言讲解员专业培训,旨在让观众在博物馆中能用自己更加熟悉的语言获得信息。
除了博物馆的公共活动,每年的“感官博物馆”会议中有专门探讨文化机构移民和强制迁移群体服务的相关议题。2020年共有15名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参加了Garage举办的移民和强制迁移群体社会服务和民族文化多样性项目策划专业培训课程。
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感官博物馆”项目专题网址:
https://garagemca.org/ru/diversity-and-inclusion
编译丨徐泽诚 上海博物馆文化交流办公室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联系电话:021-6372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