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西南角的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放学后的操场上,来了一群白衣红帽的棒球少年,他们精神抖擞,队列齐整,一手握球,一手持套,用心地操练起来。小小银球在少年头顶飞舞,就像振翅高飞的雏鸟。纪录片《棒!少年》成为收视热点,把棒球这项看似小众的运动推向大众视野。而在上海,在我们身边,若问孩子为什么要打棒球?这群华理附中的少年挥就答案。
自律
在教练的带领下,队员们两人一组操练,也互相观察并指出对方的问题,比如姿势、脚步,练得不亦乐乎。两个钟头的时间,也随着小球的飞舞和少年的欢笑,过得飞快。
为什么会打上棒球?他们的理由很单纯:学习之余尝试其他新体验,结果就爱上了。刚入队时,少年们都是“棒球小白”,但教练没有跟他们多讲棒球的规则,而是先带着队员练习起来。王政说:“我们的队员更适合在运动中逐步接受专业的棒球知识,理解这项运动的真谛。”
信任
传承
诸秋萍告诉记者,从华理附中毕业的棒球队员,即便去了其他高中,四年深烙的棒球基因也不会就此丢失,“他们仍然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棒球训练。”小升初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后,学校迅速应对,从去年9月入学的预初学生中,通过体能测试和面试,挑选了王立宇等一批新队员充实进棒球队,延续华理附中的棒球基因。“这些学生能打好棒球,脑子都是很聪明的。”诸秋萍相信,通过华理附中棒球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些少年将终身受益。
来源:新民晚报 金雷
编辑:叶芳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