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女子在高铁上辱骂白发母亲一事,引发全网热议。
在网友上传的视频中可以看出,乘坐高铁途中,这名女子不知为何与自己72岁的亲生母亲发生口角冲突。
后来女子情绪渐渐激动,持续辱骂母亲,并当众高喊“你替好人死了得了”。
大家听到后都义愤填膺地说:再怎么样也不能这样辱骂母亲!
但当听到了女子对母亲说:
“我没有家!你什么时候照顾过我了?”
“你骂我啥了,你自己不知道?我无缘无故为啥打你啊?”
“你不知道美丑好坏吗?你自己骂的都是些什么!你不知道?”
很多人又表示:未知全貌者,不予评论,事出必有因。
确实,能让孩子如此生气,不顾体面,在大庭广众之下发出这般大脾气的原因,肯定也不小。
最后,当乘客上前劝阻,女子索性直接下车,把母亲丢在了高铁上了,只留下一句:
“你们管吧!给你们,你们管。”
整件事情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毕竟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我们没有经历别人的人生,也难以理解到那样愤怒到失控的情绪,到底从何而来。
但是,不得不承认,对父母的这种反抗情绪,是每个人都会有过的,只是轻重程度不同罢了。
或许在他们对你事事关心,日夜“监控”,甚至偷翻你日记本的时候?
或许在他们对你常怀过分要求和期待,达不到就批评甚至辱骂诋毁的时候?
或许在他们只看结果,从不关心缘由,直接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的时候?
......
所以,亲爱的,有没有哪一瞬间:
其实你也想过挣脱父母的“庇护”,逃离这段与生俱来的关系?
每一个想逃的孩子背后,
都有一双控制的手
“昨天晚上我做噩梦了,梦见我妈,梦见回到了小时候,还是在8岁前时家里住的老房子里,我妈扬起巴掌,像小时候吓唬我的样子,告诉我不吃青菜就长不高,不吃水果就会变丑......
我想跑,可我拼了命也找不到离开家的门在哪儿,梦里的我,疯狂奔跑,却总是转回原地,任凭我怎么努力,也始终逃脱不了......”
这是小珍昨天凌晨给我发的一条微信,小珍说,她的妈妈很爱她,很爱很爱。
从小到大,她每天吃什么,穿什么,都是妈妈决定的。她每天吃的饭菜,都必须营养均衡,穿的衣服,都必须是女孩子该有的样子,温柔得体。
小时候,她以为是因为自己还小,不能替自己做选择。后来,她学文科还是理科,上大学选什么专业,毕业以后,应该选什么样的男朋友,应该何时结婚,妈妈都会事无巨细的告诉她,她“应该”怎么做。
小珍说,我妈似乎在我身上安装了“探测器“,每当我想过自己的生活时,我妈总会哭着跟我说:我这就是养了条白眼狼,连外人都不如。
她想逃,可是每次这种逃离的感受又让她更难过:一个连自己母亲都不爱的人,真的很无耻。
她会愧疚,认为自己是坏女孩,一个连妈妈的话都不听的坏女孩。
她也会恨自己,恨自己没有办法挣脱,没有办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从小到大,小珍似乎不需要为自己的人生做任何选择,所以,在面对自己人生的重要选择的时候,她内心是极其慌乱的;
她开始变得自卑、怯懦,也越来越羡慕那些充满自信的人,羡慕他们身上的那种力量感,好像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
面对喜欢的男孩子的追求,她也不敢答应,她害怕,害怕婚姻,害怕变成妈妈那样;
毕业以后,她听了妈妈的安排,做了最稳定的教师岗位,但她每次站在讲台上时,一旦讲错了,她都会特别紧张,因为她总感觉此刻母亲的目光在背后注视着她。
一边想要逃脱控制,一边恨自己缺失挣脱的力量。
这便是一个家庭中,当父母的爱过度供给和控制时,一个孩子内在挣扎的状态。
在这样的关系结构中,所有的能量会全部倾注在孩子一个人身上,她会自然地想要逃离,因为这是她保护自己的唯一方式。
而在长期的控制中,孩子也会慢慢失去自己的力量,她内在的力量,慢慢被压抑、禁锢。
所以,每一个在童年无法做自己的孩子,内心都有一条大锁链等待着她挣脱。
他会自然地想逃,想跟父母划清边界,长出自己的力量。
那又是为何,父母会如此把自己所有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呢?因为他们太爱孩子,以至于忘了做自己,丢了自己。
他们误以为,孩子优秀就是自己这辈子所有的价值。
每一个控制欲强的父母,
都曾把自己弄丢了
“我是为你好,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这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父母的初衷是好的,是希望孩子不要再走自己走过的弯路,少吃一点自己吃过的苦。
但每一个父母都曾是孩子,也曾有过未被疗愈的伤。所以,如果他带着伤痛成为你的父母,或许就会成为那个“不完美”的父母。
甚至可能到最后才领悟到:其实自己只是想把孩子塑造成,另一个未曾活出的自己。
赵薇导演的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中的第二集《许愿》,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杨紫饰演的女主角小雨是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在26岁生日那天,她对母亲问出了压藏在心底已久的话:
“妈妈,你把我生下来,你后悔吗?”
小雨也绝望地告诉母亲:
“我后悔。有时候我特别想拥有一种超能力,那样我就能回到26年前,杀死我自己。”
在长达25分钟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小雨的生活,没有友情,也没有爱情,只有母亲“沉甸甸的爱”。
因为父亲出轨,母亲受伤过度,就拉着小雨一起自杀,还好被邻居阿姨救了回来。
自此以后,母亲便把所有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小雨的身上。她希望小雨一举一动,都是她想象中的样子。
小时候,母亲偷看小雨的日记;
上学时,她还用零花钱收买小雨最好的朋友,让她汇报小雨在学校的行踪;
她不允许那个出轨的“坏父亲”对小雨产生任何影响,她从不让小雨见到父亲,也阻止小雨见爷爷奶奶,即使那是最后一面;
成年以后,她更是不让小雨谈恋爱,反复告诉小雨男人没一个好东西,都配不上小雨,甚至在小雨好不容易遇到喜欢的男孩子时,她私下直接告诉男孩子:请你离开小雨。
最后小雨只能流着泪说,自己已经失去了爱一个人的能力。她也没什么朋友,活得不快乐。
为什么会是这样?
其实是小雨的母亲,把丈夫出轨、婚姻失败带来的那种愤怒指向了女儿和自己。
她以为,不让小雨和出轨前夫见面,不让小雨和爷爷奶奶见面,就是对那个男人的惩罚。
而且,破碎的婚姻给她带来了被抛弃感、分离的痛苦感、不被爱、低自我价值感、无安全感等等,这所有的伤痛,都迫切地让她想要抓住一个人,来维持一段紧密的亲密关系。
“我的世界只有你,你的世界也必须只有我。”
这才是小雨母亲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内心没有被疗愈的伤痛,让她在这段关系里,完全走丢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到底应该怎样幸福地生活。
所以,每一段不完美的亲子关系里,都有人丢了自己。
孩子的“反抗”,是对父母的温柔提醒
当我们能够带着觉察生活时,我们会发现,外在一切的“问题”,都是我们照见自己内心的镜子。
在亲子关系中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出现了“问题”,那一定是我们要修正关系的时刻。
对此,有人曾说:“亲子关系之所以会有障碍,其实是因为我们把太多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完成我们童年甚至一直到成人为止都没能完成的梦想。”
所以,所有关系的修行,归根结底都是自我的修行。亲爱的,此刻请你带着对自我的觉知,检视你的家庭关系:
1)我有没有中正地做自己,不需索?
让关系回归平衡的最好方法,是做回自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由此,你的家族能量系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而大多数时候,阻碍我们做自己的,正是我们内心的需索,我们不断向外索求爱,来填补内心的空白。
2)我是否接纳与孩子的分离?
在家庭关系的经营里,我们会习惯性地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天然的血缘关系的链接。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我们多敬爱父母,无论我们多爱自己的孩子,在这段关系中,分离是必须经历的课题。
因为有广阔天空的孩子,才能长出翅膀飞翔。
来源:张德芬空间(ID:tefenchangpub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