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电影《八佰》的热映,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英勇事迹再次点燃了所有人的爱国热情。不少市民在观影后特地赶到这一真实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追寻历史,感受银幕外的真实场景。据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影《八佰》上映后,纪念馆就迎来了参观高峰,每日平均客流量是之前的两倍,达到每日参观限流的上限,8月31日前的参观预约更是已经全部满额。
上午九点不到,记者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外的弹孔墙边看到,有不少市民正在献花。9岁的仇向荣左手握着国旗,举起右手,面向弹孔墙,向壮士们敬礼。“这些壮士都是为了国家在战斗,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就想通过敬礼的方式,表示我对他们的尊敬。” 仇向荣还告诉记者,带着国旗过来,就是希望能够让这些为了国家牺牲的壮士看到我们没有忘记他们,没有忘记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九点,纪念馆一开门,早已在门口排队等候进馆参观的市民就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在出示健康码绿码和预约码、测温、登记核实身份信息后,有序进入场馆。谢晋元写给妻子凌维诚的家书、壮士们手书遗书的场景、再现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抗击日军进攻的蜡像和沙盘模型……这些珍贵的展陈与展品,让不少市民停下脚步,认真观看。腰间缠上手榴弹从窗口一跃而出,和仓库外的日军同归于尽、誓死守卫四行仓库等场景,和影片情节有了呼应,让不少影迷有了更深切的感触。
看着展厅中那面刻有全体四行仓库参战人员姓名的名字墙,小观众蒋睿瑶告诉记者,自己看电影《八佰》的时候,还以为电影里的许多战士都是编剧虚构出来的名字,今天看到这堵墙,才知道这些人都是真实存在的,让自己肃然起敬。参观中看到的那一幕战士们写遗书的场景,更是让自己印象深刻,深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这些壮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蒋睿瑶的妈妈也告诉记者,看过电影后再参观纪念馆,让孩子对于这段历史更加印象深刻,具有画面感,“孩子自己都说,今天参观的过程中,脑子里经常会跳出来电影里的画面,看到这些熟悉的场景,就情不自禁地想落泪。我想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有意义。”
记者在现场发现,电影《八佰》的上映,让纪念馆不仅成为家长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地,也成了不少来上海旅游的市民的“打卡地”。昨天刚到上海游玩的李争峥就将游玩的第一站选在了这里。李争峥告诉记者,之前在网上看到了《八佰》的一些片段,就特地将纪念馆排进了游玩计划,提前预约参观,“今天在纪念馆看到了对这段真实历史的还原和许多相关的史料,还有讲解员的详细讲解,感觉还是非常震撼的。他们真的太值得我们敬佩和铭记了。”
据四行仓库纪念馆副馆长蒋善勇介绍,由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需要,纪念馆每天参观人数限流2500人,全部采取网上提前实名预约制。原本暑假期间家长带着孩子过来参观的就比较多,最近随着《八佰》的上映,有很多市民在观影后特地赶来参观,参观人流一直处于额满的状态,“纪念馆从现在到8月31日,每天的预约人数已经全部额满,暂时没有预约上的市民游客不必着急,可以在今后错峰预约参观,纪念馆全年都是免费开放的。” 蒋善勇提醒到。
据悉,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是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基本陈列,展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和全面抗战的背景下,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1营42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奉命固守四行仓库英勇抗战的壮烈事迹,再现了以谢晋元为代表的“八百壮士”英雄群体形象。陈列内容分为“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四个部分。纪念馆开放时间为9:00-16:3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每天上午9:00和10:00,以及下午14:00和15:00,提供整体讲解服务(10人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