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吃不对,全都浪费!用油的五大误区,你中招了么?

“柴米油盐酱醋茶”,从调味品的顺序来看,食用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用油不仅为菜品增色添香,还提供能量、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以及磷脂等。选对油、用对油对健康至关重要,但是如何健康吃油用油,可一点都不简单。

食用油的种类

❍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脂肪酸比例较好,大豆油中亚油酸含量高达70%-80%,还含有一定量的α-亚麻酸,能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但由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易氧化变质。

❍花生油:含有40%单不饱和脂肪酸、40%亚油酸和少量α-亚麻酸,脂肪酸比例较为均衡,口感也比较好,能增加食物的美味度。同时,花生油中锌的含量也是食用油类中最高的。

❍橄榄油:有“液体黄金”的美誉,这是因为橄榄油中的脂肪酸80%都是单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在降低体内坏胆固醇的同时,还能提高好的胆固醇,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胆囊炎发病的作用,适合老年人食用。建议选择特级初榨橄榄油,有较多游离脂肪酸。

❍菜籽油:提炼于野生木本油科植物果实中,其营养价值、食疗功能和橄榄油类似。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的含量达到80-83%,甚至比橄榄油更高。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单不饱和脂肪酸等,对于改善血脂模式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很有帮助。

❍亚麻籽油:又称胡麻油,是从胡科植物胡麻种子榨取的油。富含亚麻酸、维生素与抗氧化物质,具有增强智力、记忆力和保护视力的功能。有研究表明,增加亚麻酸的摄入可降低冠心病死亡风险。

❍玉米胚芽油:玉米胚芽油是从玉米胚芽中低温萃取出的油。玉米胚芽油富含人体必须的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油酸,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

❍调和油:又称高合油,从营养学角度讲,调和油更符合均衡膳食的要求,能为人提供更全面的膳食脂肪酸。但调和油缺少国家标准,只有企业标准,目前很少有调和油品牌会在标签上标注各种油料的配方比例。建议消费者在选购调和油时尽量选择大品牌,大品牌的产品工艺与诚信意识都会更有保障。

用油的五大误区

01

▶炸过的油继续炒菜◀

很多人不舍得将炸过食物的油丢掉,选择二次利用去炒菜,这种做法十分不可取,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

02

▶只使用一种油烹调◀

不同种类的油耐热性都不一样,错误的烹饪方法不仅会让营养物质流失,还会加速致癌物的产生,带来健康风险。

03

▶患病人群和家人吃一样的油◀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用的油也应该有差别,比如血脂高的人,应该少用花生油、玉米油煎炸做菜,可以多用稻米油。心脏病人群,应该优先选择以下油:茶籽油、橄榄油、低芥酸菜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等。

04

▶一桶油慢慢用◀

很多人认为“大桶油经济实惠,一用用一年,还不容易变质”,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食物油很容易变质,大包装打开盖子的食用油放置时间越长,越容易氧化。不少人甚至习惯将食用油直接放在灶台旁边,长期的高温环境更是加速了油脂氧化。

5

▶标有“不含胆固醇”的才是好油◀

大部分人在购油时会倾向于购买标签上打出了“不含胆固醇”的品类,认为不含胆固醇的就是好油。事实上,胆固醇只在动物性食品中存在,植物油中都不含胆固醇。

如何正确用油

01

▶油不过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每人每天的食用量为25~30克,因为高脂肪、高胆固醇的膳食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逆转的,和我们的油脂摄入过多有直接的联系。

02

▶多种油搭配使用◀

油脂虽然名字不同,但脂肪酸构成可能属于同一类。如麦胚芽油和葵花籽油类似,吃油多样化是指选择脂肪酸构成不同的油替换食用,建议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籽油、花生油等替换食用。

03

▶煎炒炖煮选择合适的油◀

油炸/爆炒:适合选择饱和脂肪酸高、同时耐热的油,比如猪油、黄油、棕榈油等。

油煎/烧烤:可以选择动物油、棕榈油、黄油、椰子油。

炒菜:可选择花生油、各种调和油、葵花籽油、大豆油。

焯菜/煮菜:温度不超过100℃的情况下,可以用亚麻籽油、紫苏籽油、芝麻油、初榨橄榄油。

凉拌菜:适合用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芝麻油、未精炼的初榨橄榄油等。

做汤:可以用耐热性差的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油、未精炼的初榨橄榄油等。

【小提示】煎炸、炒菜、凉拌的油,各准备一种就足够了,不用全部购买哦。

04

▶正确存储◀

避光储存,光会促进食用油产生游离基,使得油脂氧化速度加快;

密封储藏,隔绝氧气,减少与空气接触;

不要混合新旧油,旧油中的氧化产物会加速新油的氧化;

避免用金属容器储存,金属离子是植物油发生氧化酸败的催化剂。

【小提示】取一两滴油放在手心,双手摩擦发热后,判断是否闻到“哈喇味”或刺激性味道,如有闻到,不建议继续食用。食用油开封3个月,是安全用油的临界点,建议在三个月内使用完。

过期油危害不亚于地沟油,食用后还可能会使身体发生一些慢性中毒反应,比如腹泻、呕吐等。长期食用甚至会导致血脂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加速人体衰老,增加肿瘤、心血管病等疾病发生的风险。

05

▶热锅冷油◀

很多人习惯等到锅内油冒烟了才炒菜,此时的油温已经超过了200度,油温过高的话,会使油脂发生一系列分解聚合反应,释放出低级醛、丙烯酸等有害物质,同时产生油烟。所以在炒菜的时候最好是先把锅给烧热了再放油,这样就不仅可以避免油温过高,还能达到爆炒的效果。

【小提示】油温最好控制在150-180度为宜,油温的控制可以这样测试:将一根竹筷子插入油锅中,周围有小气泡时就表示温度差不多了。

减少用油的小方法

06

▶吸油的菜先蒸后炒◀

会大量吸油的蔬菜,如茄子、萝卜等,可以先蒸一下或先用小火干炒,等菜中水分被炒掉后,再倒油烹调。

07

▶去油◀

对于用油量特别大的菜,可以在装盘前撇去多余油脂,或者购买食物专用吸油纸,减少油脂摄入。

08

▶用焯水代替过油◀

肉类富含脂肪,用焯水代替过油,将肉在沸水中快速烫熟,肉表面有一层水,能隔绝油的渗入,然后加入素菜混炒即可。

09

▶五花肉先煸炒◀

对于肥肉较多的肉类,可以将肉在锅中煸炒几分钟,使肉中的油脂溢出,再加入其它食材一起翻炒,这样做不仅省油,而且口感更好。

来源 / 实用小百科

编辑 / 孙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