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金山、死查山,何营盘,扶王埭…看了上一期的金山传说
你有没有感觉涨了很多知识呢?
这次,孔圣人、梅园、
大庙、济渡桥的传说来啦!
快来了解下吧~
▼
金 山 传 说
五岁童巧留孔圣人
——陈卫雄《五岁童巧留孔圣人》
张堰与钱圩交界处的山塘河畔有个地方叫孔家阙。相传孔家阙原来叫苟城,但老百姓觉得苟与狗同音,这个名字不好听。
那时孔夫子途经孔家阙,当地的曹公便盛情款待,请孔夫子住下来传授弟子。但孔夫子坚持要走,正准备走时,曹公的孙子一手指着场中的一群鸡,一手摸出一个鸡蛋问先生,世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孔夫子一时噎住。孩子便拍手大笑,孔夫子情不自禁地称赞孩子是神童,就答应曹公暂时不走了。
曹公很是高兴,为孔夫子造了学堂,孔夫子为此取名:孔阙书屋。讲学三年后,终究还是到了要走之时,曹公便恳求孔夫子为城改名,孔夫子泼墨挥毫写下三个大字:孔家阙。这便是孔家阙这个地名的由来。
梅园传奇
——怀明富《梅园传奇》
金山卫镇梅园村相传在五百多年前是一片很大的梅树林。几百年前,这里住着一户姓梅的人家和一户姓杨的人家。杨家生得一子叫杨正文。梅家育得一女叫梅玉华。正文和玉华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十七年过去了,两人日久生情。杨正文金榜提名被皇上亲封为金山县令,于是他向梅家提亲,就在这时,杨县令得知皇上也看上了梅玉华。但他不答应,于是就被钦差大臣摘了乌纱帽,打入了监狱。梅玉华被抢进皇宫,从此与世隔绝。
杨县令被关几年放出后回到家中,父母早已得病而亡,而梅家也只剩下十多棵梅树。从此以后,杨县令隐姓埋名读书耕田。每年到了梅花开的季节,就吟诗作画与梅花对饮。梅子熟了就掉在地上,于是年年都有新苗长出来。
就这样,几十个春秋,杨县令都与梅树相伴。 皇帝得知民间的这段衷情,便御笔亲书封为杨县令梅园。 杨县令寿终后,后人就称为“梅园”了。
卖脱水银造大庙
——龚勤芳《卖脱水银造大庙》
传说数百年前,金山卫十字街东面有一小庙,香火冷落,和尚也都走光了,可庙门前有二棵银杏树。传说银杏树长到二百年后,树内就会分泌出水银来,可寻常百姓看不出。
有一天,有个博学精深的和尚经过,一眼看出了这二棵银杏树快分泌水银了。于是就在庙内住了下来,每夜守望。终于等到了八月半的那天晚上,老和尚一身轻装坐在树前的石板凳上。
就在这时,只听见“唰”一下,树上伸下了数条白光,老和尚赶紧用长板刀把水银头削落,水银直插老和尚提前摆放的缸中,哪知好景不长,六只水缸都裂了,水银就顺着裂缝钻到地下去了。最后,只剩一只箍铁箍的缸内还有水银。
不久,和尚拿卖水银赚的钱新造大庙,花了八年零六个月的时间,造成了五千零四十八间的一幢大庙,也就是后来的金山卫大庙。
济渡桥
——陆学英《济渡桥》
漕泾镇西北水库村是个碧水连天的好地方,为方便进村,人们集资准备在横塘河上建一座石桥。动工后,桥桩却一直被潮水冲走,济渡老和尚告诉村民,打桩要等鲤鱼爬树,带铁帽子的过江。
直到一个大热天下起了雷阵雨,只见有个人为避雨头顶一口铁锅在奔跑。躲在树上钓鱼的渔翁,把他的猎物往上拉的时候就好像鲤鱼在爬树。村民们在这时便一鼓作气,桥桩终于顺利打下,不久桥也竣工了。人们为纪念这位高僧,就将桥取名“济渡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