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医院新院区实际运营怎样?记者实地探访→

始建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徐汇区大华医院,近期完成搬迁,在淮海中路966号全新开业运营。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新院区不仅延续医院专业诊疗基因,更以打造中西医结合诊疗新高地为目标,为区域居民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如今医院开业近两周,实际运营情况怎样?让我们走进医院实地探访一下。

大华医院外景

走到淮海中路陕西南路路口,崭新的大华医院格外显眼,开放式的院区让人眼前一亮。无围墙设计方便患者进入,让医院与社区融为一体。

门诊大厅整体采用“回字型”空间设计,功能分区清晰明了。挂号收费窗口、中西药房等基础服务设施集中布局,患者既能通过内部走道直达急诊区域,也可在外部通过侧门直接进入急诊;现场标识清晰,并配备医务人员与志愿者引导就医。中央区域设有一站式服务台,可集中提供就诊指南、医疗预约、信息咨询等便民服务,还有志愿者穿梭其间,协助引导患者前往不同楼层就诊。

门诊大厅

一站式服务台

1号楼为22层门诊住院综合楼,门急诊及内科住院病房集中于此,其中六楼及以下为门诊科室,每层均划分ab区,且各楼层均配备自助挂号收费设备,患者完成挂号后需在对应区域签到方可就诊;2号楼主要承担放射检查及外科住院服务。

患者候诊

硬件的全面更新,让大华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进一步提升。这样的提升,在患者沈老伯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退休后一直热心社区公益的沈老伯,曾因一次脑梗陷入绝望,“我当时脑梗了,右半身一点知觉都没有,什么事情都不能干了。”好在大华医院神经内科与中医科联合会诊,为他制定了针对性治疗方案,如今他不仅康复良好,还能重新投入公益:“通过医生们的精心治疗,我现在康复了,能做易拉罐工艺品,还能为大家提供社区的服务,为敬老院、护理院老人理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医生为沈老伯针刺治疗

在沈老伯的治疗过程中,医院既采用了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营养脑细胞、营养神经等西医治疗手段,又通过针刺、推拿、艾灸、拔罐、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帮助他祛风化痰、行气活血、调和阴阳、疏通经络,逐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如今新院区西医理疗设备全面扩容更新,激光疗法、中频干扰电治疗等设备能有效消炎止痛、改善微循环、促进肌力恢复,进一步加速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中医治疗更注重整体的调理;西医理疗能起到中医达不到的效果,比如缓解肌肉痉挛,半导体激光可以局部消炎消肿止痛、改善微循环。中西医整合起来更有利于治疗,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恢复。”徐汇区大华医院针灸推拿科副主任医师佘亦文这样解释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优势。

据悉,医院各科室硬件均有不同程度更新升级,消化内科、放射科、超声影像科等配备多台高端设备,同时新增血液透析、高压氧舱等治疗项目。诊室区域设置也更合理,中医内科、中医肝科、中医肛肠科、治未病科、针灸康复科等多个科室集中于同一楼层,中医综合治疗区可让患者快速体验更多中医服务项目。为方便市民就诊,医院周一至周日均开放门诊各科室,中医内科、中医综合治疗区、针灸推拿科还开设夜门诊,开诊时间延长至20时,满足上班族就诊需求。

最新配备的ct和核磁共振等设备

“医院正在向中西医结合转型发展,目前我们保持西医特色,同时不断做大做强中医特色。我们引进了名中医工作室,邀请龙华医院和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的专家定期坐诊,为患者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中医科也提供夜门诊服务,针对周边居民和白领需求,方便大家就医。”大华医院副院长欧阳嫦娟介绍道。

据了解,医院现阶段开放床位210张,远期可扩至500张。湖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入驻,形成二级综合医院与社区医疗联动的新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区域医疗服务布局。

记者:吴会雄、施昱辰、李冠宇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上观号作者:徐汇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