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中心“野餐”!快来玩转城市公共空间

当城市被规整的规划填满,那些能自由呼吸、即兴互动的公共空间愈发珍贵。9月12日至28日,上海外滩美术馆将带来第二届外滩建筑节(ram assembles),特邀曼谷建筑事务所all(zone)担任艺术总监,以“上海野餐”为主题,为魔都注入一场关于建筑与生活的全新思考。

作为上海外滩美术馆发起的双年展项目,外滩建筑节自2023年首届举办以来,便承载着特殊意义——首届旨在纪念洛克·外滩源项目竣工,以及美术馆新大门与博物院广场的启用。而这一以建筑思考为核心的项目,由美术馆馆长及首席策展人朱筱蕤构想并主导,每届都会邀请一位建筑师或建筑思想家担任艺术总监,为洛克·外滩源街区尤其是博物院广场设计建筑介入作品,同时策划激活街区空间的公共活动。

本届建筑节,all(zone)以“上海野餐”为灵感,打造了一个灵活且开放的框架。不同于传统建筑展的固定形态,他们借助可重复使用的轻质篷顶与因地制宜的设计,试图重新激活城市中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在这里,“野餐”不再只是简单的户外用餐,更意味着一种自由选择的生活态度——选择落脚之处、选择餐食器具、选择参与方式,无论是主动参与塑造体验,还是保持距离静静观赏,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与城市互动。

值得关注的是,all(zone)还征选了六个国内外新锐设计团队,围绕“如何建造——并持续革新”“集体智慧”“有限中的建造:资源、气候与延续性”三大主题,在外滩源公共空间创作介入式项目,为观众带来多元的建筑视角。同时,篷顶空间内还将推出一系列免费对谈活动,包括梅-林·洛科的“反对‘肉毒’材料:为建筑的汗水和气流而设计”、巴尔特-扬·波尔曼的“星球百乐餐”以及泰·卡彭特的“刨冰分享会”等,让建筑讨论不再局限于专业领域,而是融入轻松的生活场景。

2025外滩建筑节更像一间“公共实验室”,它不追求给出固定答案,而是希望通过“上海野餐”这一形式,激发人们重新掌控空间的能动性,探索在城市中共同生活、工作、玩乐的新可能。这个秋天,不妨走进外滩源,在这场特殊的“野餐”中,感受建筑与生活的碰撞,解锁城市空间的更多玩法。

上观号作者:上海黄浦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