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上海市“AI+制造”工作推进会暨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启动仪式顺利召开

9月11日下午,上海市“ai+制造”工作推进会暨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启动仪式在上海电气培训基地召开,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葛东波、总工程师裘薇出席会议。

陈杰指出,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上海“ai+制造”发展已经形成了政策有引导、企业有探索、产业有协同、要素有保障的良好态势。下一步,要充分发挥上海在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业方面的基础优势,汇聚各方力量。一是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ai+制造”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人工智能+的战略部署,以制造业为重点方向,全力推动垂类应用落地。二是要聚焦重点、凝聚合力,加快推动“上海制造”智能化新跃升。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商、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协会等各类主体,在场景落地、技术攻关、关键要素组织、生态构建等方面协同发力,将“ai+制造”的规划蓝图变成现实成果。三是要市区协同、统筹联动,形成推动“ai+制造”落地的政策合力。围绕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科学制定“一业一策”和“一区一方案”,完善政策资金支持,做深做实供需对接。要把“ai+制造”作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的重要抓手,系统谋划、纵深推进,加快提升上海制造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挂图作战,加快绘就“ai+制造”实景图

今年8月,《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为全市“ai+制造”发展提供了总体指引。会上,市经济信息化委通报了我市推动“ai+制造”发展的考虑及工作部署,提出要围绕“强供给、拓应用、抓示范、优生态、建机制、促对接”六个方面聚焦发力,加快建设工业智算云、工业语料等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十大重点行业加快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打造一批示范场景、培育一批专业服务商和复合型人才。

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启动建设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上海电气集团承担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制造领域)。应用中试基地将重点攻坚当前行业面临的研发设计智能化能力不足、高精度复杂制造水平有待提升、产品技术性能存在差距等共性难题,全面推进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和产品创新探索,着力建设工业人工智能前沿应用高地、高端产品创新与制造高地、公共服务高地,为上海“ai+制造”发展打造示范样板。

上海市“ai+制造”产业联盟发布成立

上海市“ai+制造”产业联盟由上海电气集团、市工业互联网协会会同相关单位发起成立,旨在支撑应用中试基地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联盟集聚了人工智能企业、制造企业、专业服务商和科研机构等30多家生态伙伴,重点围绕技术创新与协同攻关、应用落地与价值实现、生态融合与标准共建以及制造升级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着力打造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

“工赋链主”带动行业智能化水平提升

今年上半年,市经济信息化委完成第二批“工赋链主”企业认定,共有来自汽车、装备、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的11家企业入选。这些企业规模大、研发能力强、带动范围广,合计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400亿元,链上企业覆盖数量超过8万家,服务企业超过30万家,对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推动产业链整体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交流发言环节,上海电气介绍了应用中试基地建设情况和打造综合集成服务商的整体思路。闵行区交流了聚焦区内优势产业打造“ai+制造”示范高地的工作布局。宝信软件和库帕思分别围绕宝联登智算云平台建设和工业语料治理等主题作交流分享。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各区、管委会、“ai+制造”重点代表企业、专业服务商、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约200人参加会议。

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出处“上海经信委”

觉得不错请点赞!

上观号作者:上海经信委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