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事迹展示评议开始啦!一起来为宝山这位老师点赞

一个典型一面旗帜,一个好人一盏明灯。中国文明网持续开展“中国好人”宣传选树。

经过基层干部群众、全国各地文明办和相关单位推荐,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事迹展示评议开始啦,持续至9月14日。

宝山区宋护彬成功入围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请大家为他转发加油~

评议方法

每个ip只能评议一次

选择评议的候选人数不限

1.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事迹展示评议页面

2. 选择省份“上海”,找到宋护彬

点击“加入”并进入评议

3. 点击“向他们学习”,即评议成功!

一起来回顾一下他的事迹吧~

70后教师的3000个日夜

用爱和笑声守护瘫痪母亲

宋护彬,男,1972年10月生,上海市宝山区少年宫艺术语言教师。在讲台上,他用语言艺术点亮孩子心灵;于家中,他以寸草之心温暖病母岁月。当母亲被脑梗夺走行动与记忆,他转身成为病床前的守护者,用八年时光书写了“孝”字最动人的注脚。宋护彬曾获上海市优秀园丁、宝山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宝山区教学能手、宝山区道德模范等荣誉。他的典型事迹被上海电视台《城事晚高峰》栏目、新闻坊、第一教育等媒体报道。

八年的相伴,化身最强“护理员”

老人久病卧床,何为最好的守护?宋护彬用3000个日夜的坚守,写下了最动人的答案。2018年母亲突发脑梗瘫痪在床,他拒绝了送养老院的建议,亲手承担起照护工作。从此,他的生活半径始终围绕着母亲,坚持用爱重构母亲的生活。

宋护彬在单位附近租了个小房子,见缝插针地回家照顾母亲。每天五点起床,一套护理流程下来要耗费2个多小时,照护妥帖后再匆匆去上班;中午无论多忙,都要抽空回家给母亲喂饭、拍打、聊天、哄睡。8年来,母亲的病情反反复复,每一次住院、出院,都像一场战斗。一天换洗十几次尿布,喂一顿饭要花费一个小时,擦洗、拍背、翻身,甚至帮母亲排便,这些曾经难以想象的事情,如今的宋护彬早已驾轻就熟,笑称自己是“最厉害”的护理员。有一天,母亲握着他的手,突然流下了眼泪:“你不要再洗尿布了,不要再用手擦地了,你的手都像农民的手,摸着刺刺拉拉的,扎人!”宋护彬却笑着安慰母亲:“农民的手,多光荣啊!”一句话,又把母亲逗笑了。

美丽的谎言,成为母亲的“开心果”

在宋护彬的照护词典里,有个特殊的名字——“马厂长”。母亲曾是一个兢兢业业的职工,上班时没有请过一天假。面对逐渐失能、失忆的母亲,宋护彬发现母亲虽然忘记了很多事情,但是还始终记得当年工作时最敬重的“马厂长”。于是,“马厂长”成了宋护彬照护母亲的“秘密武器”。

他会请朋友扮演马厂长,为母亲送上“锦旗”,也会带来“马厂长”的表扬信……宋护彬一直在用“美丽的谎言”,守护着母亲的世界。“马厂长说您今天表现特别好!”每当母亲情绪低落,他就模仿这位母亲最敬重的老领导的语气安慰她;有时还会声情并茂地朗读“马厂长”的“来信”,信里写满关心和鼓励。家里的纸尿布、餐巾纸等,在他口中,都是厂里送来的慰问品。这些编织的温暖,就像一束束光,穿透了病痛的迷雾,也让母亲由此萌发出渴望康复的坚定信念。

用快乐“治愈”,传递孝亲“正能量”

为了让母亲精神起来,每天他会给母亲梳起俏皮的小辫;给母亲喂饭时,为了哄着多吃几口,自己还要“角色扮演”;陪母亲重温看了无数遍的电视剧,他依然会充满感情地一遍又一遍地解说……宋护彬以乐观的心态,将枯燥繁重的护理变成了一场充满爱意的“快乐游戏”。长期卧床的母亲不仅未生一丝褥疮,还始终容光焕发。

2021年,宋护彬开始用手机记录下陪伴母亲的日常。他的镜头始终聚焦母子俩的逗趣互动:午睡时母子俩的睁眼闭眼游戏,“期末”突击考查母亲的英文单词,母子俩的欢乐“斗嘴”……而这真情故事也让更多人被治愈,看到了亲情最美好的模样。在他的微信视频号里的这些内容,获得了众多点赞,也成为不少学生和家长日常关注的内容。不少学生还把宋老师照顾母亲的故事写进了自己的作文,字里行间满是对亲情的感悟与对责任的思考。宋护彬用平实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孝道,为学生们树立了“以爱相伴、以乐暖亲”的鲜活榜样,让尊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轻松温暖的氛围中悄然传递。

八年来,宋护彬用爱摸索出独特的陪伴哲学,更用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它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把这三千个平凡日子过成诗的坚持;不是对苦难的抱怨,而是在泥泞中种出花来的智慧。他用最朴素的爱,为学生们上好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

通讯员:方洁茹

编辑:颉廉杰

资料:宝山文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上海宝山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