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矫情”,真“撑不住了”!出现这些信号,要特别注意啦

你以为“心情不好”只是矫情

其实它可能是

心灵的“重感冒”

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

它已成为15—29岁人群的

第二大死因

自杀不是脆弱

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复杂结果

本期《健康总动员》和您聊聊

如何识别信号

伸出援手

因为活着

才有无限可能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产生自杀念头?

不是“矫情”,而是真的“撑不住了”。这些人往往:

①认知方面:

认知范围狭窄,非此即彼,以偏概全,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能客观评价;

面对困难,对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评估,或缺乏应对困难的技巧;

缺乏耐心,不愿等待希望短时间内解决困难;

把自杀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一了百了,以死明志);

犹豫不决,没有主见,行为又很冲动。

②情感方面:负性情绪为主导,如焦虑、抑郁、内疚、厌倦、愤怒、烦恼等。

③人际关系不佳,经常丧失已建立的人际关系,无法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逃避社交。

④近期应激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经济不好,面临下岗,又面临大病;孩子父母离婚没人管,又遭到校园霸凌)。

⑤高自尊又过度敏感(尤其青少年,过分在意在同伴、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就容易自卑、忧郁受到伤害)。

⑥严重的精神或躯体疾病,导致躯体痛苦忍受性提高,不断积累重复的且强度递增的与疼痛和刺激相关的经验,例如:以往的自杀行为,但不仅如此……反复伤害(例如,儿童期身体虐待)。反复目击痛苦,暴力或者伤害;任何反复的疼痛和刺激接触,对死亡恐惧感降低。

如何发现身边人的预警信号?

记住这些“求救暗号”:

言语威胁:“不想活了”“活着没意思”;

行为异常:寻找药物、绳索,或突然冒险鲁莽;

情绪突变:从焦虑易怒到突然平静(可能是决心已定);

社交退缩:回避家人朋友,把自己关起来;

书面表达:在日记、社交平台透露绝望感。

尤其警惕“微笑型抑郁”——表面开朗,内心可能早已崩溃。

如果真的发现有人想自杀,该怎么办?

别慌,记住“陪伴+专业支持”:

1.耐心倾听,不评判、不指责(别说“你想开点”);

2.全程陪伴,避免独处,及时移除危险物品;

3.立即联系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如上海962525);

4.必要时陪同就医,心理专科医院能提供专业帮助。

你不需要当救世主,但你可以成为ta的“第一响应人”。

如果我自己也有负面情绪,如何自救?

试试这些“心理急救包”:

1.保证基本休息和饮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2.避免孤立,哪怕只是和信任的人发条消息;

3.学点情绪调节技巧:腹式呼吸、蝴蝶拍、正念冥想;

4.及时宣泄:写日记、唱歌、运动,给情绪找个出口;

记住:求助不是软弱,而是对自己的温柔。

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孙国英

(点击收听节目完整音频)

生命是一场有晴有雨的旅程

偶尔跌倒没关系

重要的是有人伸手拉你一把

如果你正在黑暗中

请相信——

光就在不远处

而你值得被照亮

记者:汪婷婷 刘帆

编辑:俞婧禾(实习)

初审:陈依婷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今日闵行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