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全国劳模在闵行当上了“班主任”——

9月8日上午,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025级开学典礼暨军训开营仪式,904位闵职新生迎来了一群特别的“班级导师”。

从新学期起,闵职院推出“劳模工匠进校园”计划,为每一个新生班级一对一配备一位劳模工匠担任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让劳模工匠真正走进师生群体、走进日常课堂。现场还揭牌了“思政链+产业链”劳模工匠育人工作站,实现劳模精神育人的制度化、常态化落地。

开学典礼现场,闵职院为劳模工匠代表颁发聘书。在新学期,王曙群、陶巍、陆忠明、潘阿锁、朱强、翟倚卫、张学军等7位劳模工匠,将以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身份走进班级、走近学生。在深入课堂、参与班会、开展讲座的过程中,劳模工匠将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技艺经验与职业故事,让劳模精神真正走进日常教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

此次重回校园让身处现场的全国劳模陆忠明感慨良多。他从职校进入企业,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我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当时我在学校学习技术,感觉很新鲜。”随着走出校园、来到企业,陆忠明也曾面临着所学技能和企业需求不完全匹配的问题,“一方面我希望告诉孩子们练好基本功,另一方面我也想把我的经历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更有底气走进企业”。

“这些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我的工作密切相关,我希望能够把工作中遇到的东西教给他们,让他们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认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潘阿锁拿着刚刚颁发的聘书,这次他选择成为智能机电技术专业的导师。在潘阿锁看来,身处闵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大国重器也是在这里生产制造,这对学生们来说都是难以比拟的财富”。

记者从闵行区总工会了解到,2024年至今,全区已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主题活动100余场,覆盖师生25000余名,将劳模精神融入教育教学,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培养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在区总工会的支持下,闵职院正式成立“思政链+产业链”劳模工匠育人工作站。工作站将推动思政教育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探索“理论教学—实践感悟—价值内化—行为养成”的闭环育人模式,培育既有报国之志,又有一技之长的新时代工匠人才。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首席技师、上海大零号湾工匠学院院长、“大国工匠”、全国劳模王曙群将签名火炬传递给新生代表,爱国情怀与工匠精神在匠心与青春的双向奔赴中代代传承。“工匠精神是一种技能上的精益求精,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王曙群说,能将自己在岗位上的体会和经验分享给同学们是一份特殊的责任和荣誉,“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把专业学好、把品格立好、把信念树好”。

今年暑假期间,闵职院还在校内建成了一座5000平方米的“技能公园”,并将其定位为“立德树人实践基地”和“技能报国成才基地”,使校园成为传播劳模精神的“第二课堂”。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不再只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化作一位位可亲可敬的‘班级导师’,真正走进课堂、融入日常、影响人生。”闵职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学期,闵职院将进一步把劳模精神深植于课程教学、社会实践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思政链+产业链”的双链融合,构建起课堂与产业相互支撑、价值与技能同频共振的全新格局。

未来,区总工会将进一步发挥好劳模工匠的作用,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劳模工匠助企行等行动,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精准服务,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企业和校园落地生根,为闵行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工会力量。

记者:陈奕宁

供稿:区总工会

初审:方佳璐

复审:方雨斌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今日闵行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