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单元:沪上这项试点,让爱与照护不分离!

为使广大市民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上海市重度残疾人养护机构的服务内容和运营情况,在市民政局的指导、残联部门的宣传配合下,由浦东新区、长宁区、普陀区民政局共同组织,各相关机构承办的系列开放活动顺利开展。许多残疾人家属积极报名参与,走进重度残疾人养护机构及“老养残照护单元”,亲身感受了专业化、人性化的重残养护服务。

“老养残家庭”是由老年人和需要其照护的残疾人子女组成的家庭。“老养残照护单元”的核心在于整合养老与助残资源,通过科学规划空间布局与专业照护团队配置,满足残障人士与老年人共同居住的特殊需求。

在老龄化与残障照护需求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长宁区社会福利院积极探索“老养残”融合照护模式,成为全市首批设置该类单元的重残养护机构之一。

2024年6月,长宁区社会福利院被列为全市“老养残照护单元”试点单位,改造升级了20张“老养残照护单元”床位及100张重残床位,2025年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以老带残、残老互融”的照护模式在长宁区落地。该院依托专业护理和医护团队,为住养人员提供24小时医疗监护和康复指导,实现“医养结合”与“残养结合”的统一。

针对“老养残”家庭的特殊需求,院内还设有专职社工岗位,提供心理疏导与社会支持等服务,让住养人员在生活照料之余,感受到家的温暖。此外,福利院还积极引入跌倒监测仪、体征监测仪、艾灸机器人等科技产品,进一步提升照护安全与质量。

72岁的容先生和他39岁的儿子是首批入住长宁区社会福利院“老养残照护单元”的家庭。容先生儿子患有先天性脑瘫、智力障碍和孤独症,照护需求较高。今年8月初入住以来,容先生对院内静谧的环境、定制化饮食和专业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容先生表示:“妻子过世后,我年纪越来越大,照顾儿子越来越吃力。后来从报纸上了解到‘老养残’政策,入住以后感觉非常好。”

普陀区康嘉养老院以专业照护和品质服务为核心,致力于打造舒适、安全、温馨的颐养环境。在区民政局的支持下,该院探索设立名为“暖阳家园”的老养残专区,整合51张富余床位,面向家中有重残子女且老人无力独自照料的家庭开放。

康嘉养老院负责人介绍:“我们并非简单集中照护老人和残疾人,而是打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走进“暖阳家园”,不见冰冷的房间编号,取而代之的是“松柏居(男区)”“家宁轩(家庭区)”“芳华苑(女区)”等充满温情的命名。这些细节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尊重——让他们感受到的不是“被收容”,而是如“回家”般的温暖。

浦东新区重度残疾人寄养院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护理、医疗、康复于一体的公办重残养护机构,目前采取“一院三址”的运营模式。在开放日活动中,市民朋友们实地参观了听民分院的各项功能区域,从一层大厅的院史介绍,到生活区的日常照护、康复训练区的群体活动,以及娱乐培训区中寄养对象的手工作品展示,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周浦分院业务咨询点,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该分院的运营状况、招收条件、收费标准及特色服务,耐心解答疑问、听取意见建议。座谈会上,机构工作人员围绕市民关注的问题进行细致讲解,有效增进了公众对重残养护工作的理解与认同。

一场开放活动,既是对工作成果的直观展示,也是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深度沟通。让市民“走进来”,让服务“透明化”,让关爱被“看见”——这正是“政府开放月”的核心意义。有市民感慨道:“这里是一片净土,是充满社会关注与政府关爱的幸福家园,让我非常感动。”这也正是浦东新区重度残疾人寄养院“帮助一名残疾人,解放一个家庭,安定一方土地”办院宗旨的体现。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1310张重度残疾人养护床位并投入运营。同时,市民政局正统筹推进在养老机构中设立“老养残照护单元”的试点工作,持续为“老养残家庭”提供更全面、更融合的机构照护服务。

重度残疾人养护机构名单

(点击查看大图)

“老养残照护单元”试点机构名单

(点击查看大图)

上观号作者:上海民政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