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职业教育实力出圈!三位“00后”问鼎世界技能之巅的秘诀是什么?

办好职业教育,既是产业升级的必答题,也是民生就业的加分题。作为制造业与人口大区,松江区近年来坚持办好有温度、有情怀、有品质的职业教育,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密切校企合作,探索出“好就业、就好业”的实践样本,使职业教育成为推动产业转型、服务就业的关键发力点。

(一)

正值暑假,校园里实训大楼的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教室里,依旧活跃着集训队师生们的身影,他们在智能模拟产线、机器人工作站间来回穿梭,同学们时不时与“00后”世界冠军教师卢俊威和谢辉铉推敲技术方案、调试程序参数,为9月即将到来的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做最后的冲刺。

“视觉相机对工件颜色识别不够灵敏,程序修改了好几次,问题依旧没解决,该怎么办?”被难题困扰了一整天的朱子涵向谢辉铉求助。“再仔细检查一下程序代码,也许是某一个关键逻辑有问题?”快速检查了小朱程序代码之后,谢辉铉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启发式地指出解题思路。

只见小朱同学眉头微蹙片刻,目光在代码界面上快速流转。待思路渐明,他指尖在键盘上飞快起落,屏幕上的字符瞬间跳跃着重组、刷新,一行行指令在光标闪烁中渐次清晰,连带着调试窗口的数据流也跟着轻快地跳动起来。

“有了,这次应该可以了。”话音未落,一旁工业4.0模拟钻孔教学机的传送带开始运转,工业相机根据指令精准捕捉到红色小杯盖,钻孔机接受指令钻孔1秒钟,紧跟其后的黑色杯盖则得到了钻孔2秒钟的执行指令......眼看着难题迎刃而解,小伙子和比自己年长不过两岁的谢辉铉击掌庆祝。

这群同为“00后”的年轻人,整个暑假里都将保持着日训12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节奏,“从机械部件的精准咬合到软件代码的逻辑调试,每个细节都要打磨到极致状态。”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自2023年正式招生以来,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仅用两年时间,已培育出三位世界冠军。

2024年9月,法国里昂世界技能大赛传来捷报,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的年轻教师卢俊威、谢辉铉在工业4.0项目中以全场最高分摘得金牌,并斩获 "阿尔伯特・维达大奖",这是我国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

另一位世界冠军邵茹鹏的故事同样精彩。2022年,他代表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夺得精细木工项目金牌。今年1月,新一批“上海工匠”名单公布,邵茹鹏榜上有名,22岁的他创下了历届“上海工匠”最小年龄纪录。

(二)

将世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学生在校就开始接触真实项目,这种“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模式,让学生在模拟实战中快速成长,这也令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成了“抢手货”,“未毕业已被抢订”“手拿多个offer”等好消息不断传来。

这个暑期,对于大二学生孙钰飞很关键,手握松江机器人龙头企业——达明机器人实习offer,孙钰飞将在达明机器人展开为期6个月的实习,“此前,达明机器人的高级工程师多次来校为我们授课,让我对企业产线编程和模块化布局有了初步了解,进入企业稍作培训,再到产线实操,上手就很快了。”

“企业专家进课堂、技能人才出校门”的职教新模式可谓是学院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斯必能通讯器材生产运营高级经理邬显煜和学校的不少师生已成为好朋友,他不仅经常走进课堂参与实训教学,还为学院师生提供企业实践培训的机会,“我们经常邀请师生进企业共同推进智转数改项目,今年由学院师生主导的激光焊接数字化改造项目,令企业的焊接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这个项目不仅申请了发明专利,参与的师生还以该项目为蓝本荣获了市级技能大赛一等奖,并取得代表上海入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的资格。

校企联动的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不仅带来前沿技术,更将行业标准植入教学体系,学院与格思航天、伟本智能等企业共建了107个“格物致知工坊”,32位产业导师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课程大纲,就是由库卡机器人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

“我们学院加强与企实现课程共建,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实现‘招生—培养—就业’闭环管理。”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闽洲说,在2025年实习供需见面会上,67家企业提供了536个岗位,岗位供需比达2:1,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学生平均收到3份以上邀约,部分稀缺岗位甚至出现“一人多岗”的抢聘现象,“我们的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学生未毕业就已掌握行业最新技术。”

(三)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的新范式是松江职业教育的一个生动缩影。在松江区区长王靖看来,绘制职业教育大地图,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期间,松江不仅成立区职业教育集团,强化对职业院校的指导与支持,还优化职教资源布局,新布局2所高职院校,创办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形成涵盖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和研究型大学的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链。

“松江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两个鲜明的特色,一是形成了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城市科技学校与松江大学城的相关高校,形成了从中职、高职到应用型本科的贯通式培养体系。”松江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陈小华说,还有一个特点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我们建设了54家实训基地,培育了463个项目,创办了10个大师工作室,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比如,我们的城市科技学校,学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左右。”

学好一技之长,点亮出彩人生。在松江,高素质技能人才正成为就业的“香饽饽”。“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积极践行民生优先、为民服务的宗旨。”松江区区长王靖表示,接下来,松江职业教育将进一步瞄准产业发展新态势,培育与区域主导产业深度契合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通过统筹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办好职业教育,让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需求同频共振。

来源:话匣子

作者:姚轶凡

编辑:沈莉娜

审核:周样波 周雨薇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