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tina,来自美国旧金山,中文名字叫镓慧,来到上海的3天里,我体验了折纸、扎染、皮影戏等非遗项目。”这位17岁华裔女孩用流利的中文分享着自己在上海的见闻。
小编在与镓慧的交谈中得知,她的父母是台湾人,在家中他们常常用中文交流,耳濡目染中,她从小就接触到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她充满了期待。
7月11日,2025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开营仪式在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
今年的夏令营,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的22支青少年队伍参与,旨在助力青少年拓宽全球视野、培养人文情怀。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承办,上海市副市长解冬、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市外事办副主任刘光勇,浦东新区副区长张娣芳,浦东新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高国忠,上海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姜海山等出席了活动。
开营仪式现场,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出席活动并为营员代表授旗。
开营仪式前,现场精心布置了“非遗文化市集”和“ai解码市集”。来自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上南中学南校等学校的师生带来了高桥松饼制作、三林刺绣、扎染、漆艺、木艺传承等9项浦东特色非遗项目;机器人互动让营员体验到了趣味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感受科技的魅力。
(摄影:王佳依)
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员们通过手作体验,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一旁的中方学生志愿者热情地做好介绍和引导工作。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高一男生杨承桓已经是第二年担任该活动的志愿者了。他告诉第一教育:“今年,我主要负责接待意大利米兰学生,几天的相处,我感觉到中西方学生在饮食、社交等方面都存在文化差异,作为中方志愿者,我们要尊重差异,耐心地做好引导和沟通工作。”
上海市川沙中学的季姝含承担了此次夏令营的宣传工作,“我平时就很喜欢写作、拍摄小视频,所以报名加入了宣传组,主要负责用文字和相机记录下活动中的精彩故事。”她表示,“在彼此交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元的世界,同时,也在输出我们的本国文化,这就是‘文化融合’的意义。”
图片由季姝含提供
南非驻沪总领事齐朴作为相关国家驻沪领馆代表寄语营员,希望青少年要包容、欣赏多元文化,充分利用活动平台,通过互相对话,为未来青年一代的潜在合作奠定基础。
主办方表示,上海正在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通过持续拓展与全球友城的教育合作,促进不同文明在“双向奔赴”中互学互鉴、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浦东新区各学校的学生带来了武术《少年强》、舞蹈《九州华韵》,克罗地亚萨格勒布营员表演抖空竹《悠悠空竹情》等节目,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最后,开营仪式伴随着全体营员和志愿者合唱的《we are the world》的歌声缓缓落幕。
自2009年起,上海市教委主办的“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夏令营”,为上海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互相交流、缔结友谊提供了重要平台。
据悉,在接下来的夏令营活动中,营员们将参与文化体验、科技探索、城市参访、交流论坛等多个项目,在活动中收获成长与友谊,为国际友好城市交流注入青春活力。
文字:王佳依
摄影:顾超(除标注外)
编辑:芮德贵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