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上海街头,蝉鸣声中夹杂着一个特殊群体的成长烦恼。日前,一则“交警开导考试失利初中生”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揭开了考试季结束后青少年心理调适这一普遍课题。随着2025年中考、高考及期末考试的相继结束,不少青少年正经历着成绩带来的心理波动。
“老师,我该选什么专业?”“没考好,爸妈对我很失望怎么办?”在奉贤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负责人谢怀萍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困惑。据她介绍,6月以来咨询量显著攀升,其中多数与考试成绩相关,“这些求助者中,既有因发挥失常陷入低落的学生,也有面对志愿填报感到迷茫的考生,更有无数焦虑的家长。”谢怀萍坦言。
据她透露,每年在中高考及期末考后,初高中的学生出现焦虑型心理是较常见的状态,而成绩公布后的一周是心理危机高发期,“不少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家长们的咨询同样频繁,主要集中在孩子的情绪状态和未来去向两个方面。”
而在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办公室主任杜昊用“心理弹性”理论解释这一现象。他指出,多数青少年具备自我调节能力,但部分学生需要专业帮助。“就像被压弯的树枝最终会回弹,但持续的低落如同被冰雪压住的枝条,则需要外力疏导。”他直言,当孩子陷入反复思考却无法自拔的状态时,就需要及时干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年龄段青少年面对考试挫折展现出各异的应对方式。有的选择通过运动释放压力,有的会与亲友倾诉,还有的则通过阅读、绘画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考不好的话其实还是很难受的,就是像这一次期末考试其实我考得就不太理想,虽然心理有点不开心,但这样的情绪很快就过去了,我有很多自我调节的方式,吃点好吃的,买点喜欢的东西都可以缓解不好的情绪……”一位高二的学生说道。“考不好时,我会先分析原因,再听听歌调整心情。”还有一位初中生这样分享他的应对方法。
面对孩子的情绪波动,家长们也各有应对之道。有的选择“顺其自然”,有的通过旅行、聚会等方式帮助孩子转换心情,还有的注重引导孩子看到比成绩更重要的人生价值。
“考完试后,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状态变化,如果他没有发生一些过激行为的话,家长只需要进行陪伴、劝慰,但不要说太多的话,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可能更需要安静。让他休息一会儿,缓一下,然后多带他出去走一走,呼吸下新鲜空气,然后多跟朋友接触,或者他可能过几天他就可以调试过来了。”杜昊提醒家长们,可以通过一些信号,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心理支持。“如果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食欲改变、社交回避等症状,就需要寻求专业帮助。”他建议可以采用“五感调节法”,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帮助孩子重建心理平衡。
目前,奉贤区已建立起完善的心理支持网络,包括儿少/成人心理咨询门诊、心理测评、心理治疗,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021-962525,24小时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热线4009208761等线上线下的心理志愿服务。同时,由学校心理老师、心理咨询专家和精神科医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每周六会在奉贤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线下服务。
“考试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杜昊说,“学会与挫折共处,才是成长路上最珍贵的收获。”正如那位暖心交警用倾听化解了少年的冲动,专业人士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
记者:吴口天、蔡倩雯、沈晓刚、陈嘉、王东
实习生:郭元珉
编辑:何海丹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魔都新秀”再升级!今夏魔术嘉年华燃爆九棵树
乡村振兴市民圆桌会,让每寸土地都听见民声
为简历精准“开方”,这场求职实战让西渡青年直呼“破防了”
高温难挡科幻热,“在水一方”科幻馆开馆首日迎客流高峰
第六届“奉浦好声音”正式开赛!万元奖金花落谁家?
上观号作者: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