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首创“开放式”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不再卡在起点

“从去年10月第一批入驻,我们没有花重金配置任何设备,相当于拎着包就进来搞研发了,项目研发进程非常快。”靶联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开发针对癌症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的生物医药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官黄长江透露,自在“上海前沿”开启“创”药之路后,多个项目已经做到了临床前。

6月18日,记者从“媒体进张江·生物医药专场”媒体沙龙活动上获悉,正加速构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张江科学城近年来持续扩容开源创新生态圈。

以去年落地张江的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前沿”)为例,入驻率目前已经达到近7成。其中,最新揭牌的“前沿新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作为构建覆盖科技成果早期发现、概念验证和技术转移的全链条运营服务平台,旨在加速“0-1”的转化,也已储备了多个生物医药前沿项目。

没有围墙的孵化创新中心:越前沿越耐心

由上海医药携手一流高校及顶尖科研机构共同创立的生命科学创新孵化引擎——“上海前沿”去年在张江科学城内启用。根据规划,在浦东打造“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构建起“没有围墙”的创新体系。

上海前沿总经理李晓东表示:上海前沿以建设“没有围墙的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为目标。“这里的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将得到精心孵化,我们是行业链接的桥梁,是企业协作的平台,是全方位的资源提供者。”

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要经过十多个关键环节,对大多数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要打通这条漫长的产业链,“全链条”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处于前沿的项目,需要更为耐心的“陪伴式”投入。

以首批入驻的靶联生物为例,团队专注于开发新一代偶联药物(双抗双载荷),“我们的项目克服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局限性,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项目很前沿但在早期,因为处在很早很小的阶段,不会被大机构注意到,但上药的团队和我们积极对接,包括后续的融资等,这些都对我们来说帮助很大。”黄长江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入驻“上海前沿”的项目中,不少虽然切口小、但都具有前瞻性、突破性。

创新能力持续攀升 张江正加速构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今年2月,“前沿新药技术概念验证中心”落地,该中心由“上海前沿”与交大医学院联手共建。据介绍,已筛选路演项目19个,吸引科研、产业、资本方近300人参与交流,目前正在针对第一批申报概念验证项目进行遴选,评审组涵盖成果转化、科学界、医疗机构、产业界及投资专家。

“已有5-6个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希望尽快实现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李晓东表示。

近年来,厚植于丰沃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土壤”,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核爆点”蓄势待发。

上海浦东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丽表示,目前,张江已形成“孵化器—加速器—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梯度联动和创新载体供给体系,打造了药谷平台、飞镖加速器、巢生孵化器等近30家产业孵化器。“利用大企业技术、资本、平台优势对初创企业赋能,加速推动成果孵化,助力生命科技公司轻装上阵、降本增效,提速研发进程。”曹丽说。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