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门诊”火了!事关年轻人健康,上海各大医院纷纷出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体重管理”成为民生热词

不少网友调侃

“胖到国家都出手了”

(点击查看此前报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

在申城

不少医疗机构已经纷纷开设出

以“减重门诊”等命名的体重管理门诊

帮助肥胖患者

采用药物、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

以及运动、营养管理等多元化方式

控制体重

申城医院纷纷开出“减重门诊”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近年来中国的超重和肥胖率显著上升,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挑战。上海超重肥胖的防控形势同样不容乐观。2024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上海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样呈上升趋势,超重和肥胖比例已经超过四成。

图源:央视新闻

体重异常不仅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还与部分癌症的发生有一定关联。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和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的危险因素。

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共同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上海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宣布在全市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此后印发《上海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简称《方案》),针对孕产妇、婴幼儿、学生、职业人群、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群等不同群体,提出针对性的体重管理措施。

自上海“体重管理年”宣布启动以来

申城医疗机构纷纷出招

↓↓↓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开出肥胖与代谢性疾病mdt门诊,该门诊由内分泌科、营养科、针灸科等权威专家等共同坐诊,旨在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估与干预,为每一位寻求减重的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减肥方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虬江路院区开设出全新的肥胖病诊治中心,内分泌、生活方式评估门诊、代谢外科、心理科、内镜中心、中医科以及妇科等相关学科聚齐一起,破解成年人体重管理的难题。

以中医为特色的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开设出“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以中医为主导,西药为辅助,通过内分泌科医生的精准评估,结合营养师的个性化饮食方案和康复科的科学运动指导,帮助患者科学减重。

上海市浦东医院推出慢病康复(体重管理)综合诊疗门诊,联合运动治疗、营养治疗、中医治疗、药物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开展诊疗。

图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除了三级医院

社区医院也进行了布局

↓↓↓

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西医减重门诊”通过针灸、推拿等辅助方式来帮患者减重。

曙光医院肝病科高月求名中医团队在嘉定外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出心脏脂肪肝减重门诊。

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聚焦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运动干预门诊”引入全流程数字化慢病管理平台,由家庭医生和社区运动健康师联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学评估和运动功能评估,开具量身定制的“运动处方”。

图源: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体重管理不仅仅是减肥

“体重管理不就是减肥吗?只要体重降下来,不就解决问题了吗?”社交媒体上,不少年轻人表示,接下来的重要任务就是减肥这件事。

事实上,肥胖是一种复杂的慢病,它和饮食、遗传、性别、种族及身体各器官功能、炎症、菌群失调、大脑功能密切相关。治疗肥胖症必须依靠医学的帮助,包括健康饮食、合理运动、药物辅助等,必要时对重度肥胖还需要手术治疗,个体化治疗才能达到长期体重稳定的目的。

图源:央视新闻

在体重管理之路上,专家们强调,体重不是判断是否健康的唯一指标,甚至不是主要指标。减肥,从来都不是秤上那个数字变小了就算成功,而是要养成一些能坚持下去的好习惯。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吴江表示,生活方式治疗是减重的第一线治疗,其中很大部分跟有关。“一份个性、可行的饮食指导,会从体重、腰围、体成分、营养素评估、饮食习惯、遗传背景等综合考虑。”

减肥餐的核心原则

一是减少能量摄入,制造能量缺口,也就是“吃进去的能量不够用”,而实现这一点,要么少吃,要么多动,要么少吃+多动;

二是保证优质营养素摄入的同时减少饥饿感,比如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摄入;

三是适量的糖盐摄入,优化代谢。

图源:央视新闻

吴江主任表示

绝大多数患者不太清楚

“减重、减肥、减脂”的区别

➤  “减重”是指体重下降,可能包含水分、肌肉和脂肪。

➤ “减脂”是减少体脂肪的重量和比例,需结合饮食与抗阻训练。

➤ “减肥”是一个通俗的叫法,现在更强调“体重管理”。合理的减重速度,是每周减重0.5-1kg;并通过合理的营养方案配合有氧和抗阻运动,来减少肌肉流失。

现代人对于健康、营养、饮食的关注度明显增加,但也有不少“矫枉过正”或“以偏概全”的现象:有患者迷信“超级食物”,听到宣传藜麦好,就只吃藜麦,其他主食不吃;有患者对健康食物存在误读,听说“全谷物好”,片面理解为“只有全谷物好”,只吃杂粮;有患者认为“主食=发胖”,不碰碳水等。

此外,有些特定的饮食方案,比如生酮饮食,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健康问题,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才能进行,并非所有人都可以随意尝试。

体重管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合力

医学专家们强调,要消除公众对肥胖症的错误认识和医学治疗的误区任重道远。不过,现在大家的认识也越来越科学,从减肥到减重、从减重到体重管理的过渡,都是科学认识的进步。

此外,体重管理,并不仅仅是从医疗层面出发,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合力。根据《上海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从2024年起,上海将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推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体重管理,让“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

接下来,上海还将面向2500万市民编写“体重管理”健康科普手册,内容涵盖饮食控制、运动促进、规律作息和必要医学干预手段等多个维度,组织全市临床、营养、公共卫生和运动健康专家编写,并将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体重管理成效。

图源:央视新闻

青年时评

为了自己的健康

现在就动起来吧

不过,怎样的体重管理

才是科学的?

一起来看↓↓↓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

青年时评: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部分来源:央视新闻、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连翊辰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



点亮点赞、在看

科学管理体重,享受健康生活↓↓↓

上观号作者:青春上海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