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一百天,昨天(3月7日),嘉定一中1965届毕业生、清华教授、继续教育行业专家严继昌重返嘉定一中。这位从嘉定西大街走出的“老学长”,用半个世纪的求学治学经历为引,分享学习心得,为高三学子加油鼓劲。
从“自强不息”到“终身成长”
“我的童年是在嘉定西大街度过的,初中开始在嘉一中就读……”严继昌出生于一个八口之家,家庭条件贫困,父母文化水平也有限,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读书,经过不懈努力,他考入了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严继昌先后攻读电机工程系和自动化系。由于种种局限,他实际学习知识的时间十分有限,可以说是“带有紧迫感地学、拼命地学”。历经波折的学习生涯后,严继昌选择留校教书育人,从本科生部、研究生部再到继续教育学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在清华大学五十余年,严继昌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代代清华人严谨务实的作风。无论是学术成就还是国家建设,清华人总是走在前列。他将这些感悟分享给现场学生:“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全情投入、追求卓越,要干一行、爱一行。”
听到这些肺腑之言,现场的学子们感触颇多。“严教授说,他解题时会尝试使用多路径的方式去思考,我觉得这很有道理,可以提高我们做每一道题的收获,离高考还有九十多天,我也会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学习。”高三(1)班的潘栎佳说道。
学习能力就是社会竞争力
除了分享个人学习工作经历,严继昌更是以“老学长”的心态,与现场学子交流对当代教育的心得体会。
“教育注重的是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但我认为,教育的第一任务不是知识传授,而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严继昌提醒,无论是高三阶段还是未来的大学生活,学生们一定要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注重学习方法,并善于后续归纳总结。
严继昌还就deepseek对教育产生的影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ai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助力重构教育生态——不仅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教师的专业边界与教育的价值边界,更对师生双方的能力体系提出全新挑战。基于此,他特别建议学生加强创新思维,可以适当尝试借助ai工具探索新知领域、了解更多知识。
高三(2)班的李竞然对此十分认同:“严教授的想法对我来说很有思考价值,我对人工智能行业也十分热爱,我也会尽力参与到这个行业中,用人工智能完成更多曾经的‘不可能’。”
讲坛开始前,严继昌特意参观了嘉定一中校园,感叹于校园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从嘉一中毕业已经六十年了,看到学校的新校区、新设备,感觉一切发展真的很快。马上学校就要迎接百年校庆了,也希望学校可以越来越好,学弟学妹们也可以好好拼搏,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记者了解到,此次讲坛是校友回“嘉”优秀校友讲坛系列活动之一。在迎接百年校庆之际,嘉一中邀请各行业杰出校友重返校园,开展主题分享活动,旨在以优秀校友的榜样力量为引领,助力学生拓宽视野、树立信念,构筑更广阔的人生格局。
撰稿:黄湘钰
摄影:陈轶凡(实习)
摄像:黄佳星
编辑:袁悦
喜欢就点个“赞”吧~↓↓↓↓
上观号作者: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