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本科招生人数文、理、医、新工科、交叉学科各占20%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透露,复旦大学将深度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按「文科做精、理科做尖、工科做强、医科做新、交叉做活」的方针,实现本科招生人数文、理、医、新工科、交叉学科各占20%。
此前,复旦大学2025年春季工作会议指出,要抓住学校历史上第三个发展战略机遇期,改变办学格局和学科版图,从文理医「三足鼎立」向文理医工「四轮驱动」转型。
会上,学校主要领导强调,提高理工医招生比例,适度减少文科招生名额,当然不是不重视文科。复旦的文科是旗帜、是优势,老根不能动摇。
复旦在上海支持下,一方面,推进“ai+”教育改革,建设通识基础、专业核心、学科进阶、垂域应用四序列ai-best课程体系,今年将向2025级开放46个“x+ai”类本科双学位项目、在10个一级学科试点“学科博士+ai硕士”双学位项目,实现ai课程覆盖全体本研学生、ai+教育覆盖全部一级学科、ai素养能力要求覆盖全部学位项目。
上海交大:增加150个本科生名额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已早做布局。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就在“小步快跑”,年均扩招近150人,主要集中在国家最紧缺的前沿学科。2025年,学校将继续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
据了解,围绕“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更大教育增值”的育人理念,上海交大面向不同类型学生实施伯乐计划、荣誉计划、跃升计划、攀登计划等“四大计划”,着力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后进的学生不掉队。
面向未来科学前沿与产业变革,学校新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智慧能源创新学院、心理学院等实体化办学机构,深化产教融合与前沿学科布局。以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加快传统学科专业转型升级。首批立项涵盖海洋智能无人技术、航空航天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方向)、智能医学工程、智慧能源工程、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方向的9个ai+专业,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科技领军人才和具备底层创新能力的学科交叉型人才。
清华大学:将扩招150人,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
据悉,清华大学决定有序适度扩大本科招生规模,2025年拟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额,同时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该校新增本科生将进入新成立的书院学习。
当前,清华正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以期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此次扩招本科生及成立新书院就是其中的重要措施。人工智能又是当下最“火”的专业之一,可见就算是扩招,其录取分数也必不会低。
目前尚未明确这150人将通过何种方式选拔,而进入清华等名校的途径是很多样的,如强基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及自强计划、保送生、物理人才攀登计划、数学领军计划、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等,近年来凭借高考统招进入清华的考生仅占一半左右。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关注清华等“985”名校开展的特殊类型招生,提早做好准备。
超半数“985”扩招
2024年,就有多所本科大学进行了扩招,其中既包括多所“985”“211”“双一流”名校,也包括很多普通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
如,2024年时,清北之下的顶尖大学“华东5校”中,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表示增加100人的招生名额,浙江大学也表示本科招生规模总体扩大,各省份招生计划均有增加。
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985”高校也均表示增加100人的招生名额;华东师范大学2024年在全国的招生总计划3740人,比2023年增加了80人;西安交通大学在全国31个省(市、区)共设6150个招生计划,较2023年增加50人......
新晋“双一流”湘潭大学,2024年在全国计划招生8390人,相比2023年扩招了超700人。南昌大学2024年学校的招生计划8600人,较2023年增加200人;华中农业大学2024年总招生计划为4900人,较2023年增加100人......
顶尖港校香港中文大学也在内地扩招100多人,扩招幅度达到30%。
2025年,多所本科大学扩招,已成必然趋势,2025届高考生考上名校的机会正在增加,高考生和家长们一定要关注各高校最新发布信息,比较高校不同年份招生情况,选出更适合自己报考的大学和专业。
轮值编辑:徐瑶君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
上观号作者:东方教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