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奇妙的“虫逢”即将开启。1月30日开始,主题为“虫逢在世界文学客厅”的展览,将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与市民见面。在这场展览中,著名书籍设计师朱赢椿以独特视角,挖掘出虫子们在自然中留下的诗意密码。
从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到朱赢椿本人的《虫子旁》,透过书页,虫子们的故事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本次展览通过“虫子”的视角,在朱赢椿的创作理念下,巧妙地将虫子元素与文学、诗歌深度融合,为观众带来新奇、有趣且富有深度的文化体验,激发大众对自然生灵与文学艺术交融之美的感知,提升对自然和文学的热爱与敬畏之心,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对于为何将艺术的视角聚焦“虫子”,朱赢椿有着自己的故事。他说:
我的工作室是由一座废弃多年的老厂房改造而成,刚搬进来的时候,四周杂草丛生,荒芜一片。我花了些时日清理,栽种了些蔬菜和花草,期待着能在这片土地上收获属于自己的成果。
然而,还没等这些植物开花,一些不速之客悄然到访。
最早是在油菜叶上发现了一个白色的神秘图形,那蜿蜒的痕迹,像某种隐秘的符号。搞园艺的朋友告诉我这是斑潜蝇的幼虫,对植物损害比较大,建议我使用杀虫剂。可这些痕迹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把这些叶子采摘下来,洗净,压平,扫描,把图形复制并加以分类。我被这些痕迹吸引,对痕迹的兴趣甚至超过了种菜本身。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访客越来越多,有在竹篱笆上咬出圆孔的木蜂,也有能创作出比斑潜蝇痕迹更粗犷的“书法”的女贞瓢跳甲幼虫。蜗牛用整个身体写下的长长的透明痕迹,就像一首赞美慢生活的诗。雨后的小水洼里,沉淀的沙土上会有像手指划过的痕迹,那是蚯蚓连夜创作出来的,像中国的篆书。蚯蚓甚至会把粪便也塑造成特别的形状。我也曾捡到松树和桑树掉落的枯枝,拓印了天牛幼虫在树枝上留下的痕迹。还有会用英文织网的横纹金蛛,在书架上孜孜不倦啃书的衣鱼……
在十年时间里,我不断收集虫子们自然而然书写的字符,也常常把这些字符排列起来。看着这一行行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韵律和节奏。它们既像远古的经文,又像现代的诗歌,有时候我竟然会在心里默默地读出来。我深深敬佩这些不请自来的虫子诗人,心中早已无害虫益虫之分。
我常常端详这些诗句,它们看上去很美,美得很自然。虫子们的生活才是最贴近自然的。不过,虫子们可不在乎诗人的称谓,更懒得去理会人类对于自己到底是害虫还是益虫的划分,它们只是不管不顾、自由自在地过着本真诗性的生活。
它们本身就是一首首美丽的诗。
……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微小却充满生命力的虫子时,仿佛翻开了一本本鲜活的诗集。它们在叶子上、树皮下、泥土里的一举一动,都化作了灵动的文字符号。”作为本次展览的主办方,南京世界文学客厅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虫逢在世界文学客厅”展览想要表达的是让城市里的人们重拾那份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热爱,开启一场跨越物种界限的心灵对话。
“虫逢在世界文学客厅”展出时间为2025年1月30日—3月18日期间的每周二至周日9:30-16:30。届时,位于南京市北京东路37-5号的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将敞开大门欢迎各位参观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