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非遗”春节,带火年味体验地!上海焕新“非遗+”,“融”出文旅消费新场景

日前,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意味着即将到来的2025乙巳蛇年是首个申遗成功后的“世界非遗版”春节。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非遗产品,也作为独具意义的“年货”商品热销起来,让春节年味越来越浓。外交部发言人近期特别表示:欢迎全球游客到中国共度新春佳节,感受浓浓年味,共迎喜乐安康的蛇年。

辞旧迎新之际,正努力打造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上海,也为市民和八方游客带来许多特别的非遗新体验。近期,“非遗贺新春•2025豫园非遗大集”、蟠龙水集·乙巳庙会、早春乐事集“蛇舞新春”等一系列汇聚游园打卡、非遗展演、年味市集等多元内容的活动迎来如潮人流,为上海增添了不少过年的烟火气。有游客评价:“如同彩排过年,提前感受到年味了。”

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当代年轻人相遇、相知的场景,使非遗不仅“活”在当下,更“火”在当下。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今年春节期间上海还将推出百余项非遗传承实践与传播展示活动,生动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的紧密融合。这个春节,人们将在上海探寻原汁原味的“城市记忆”,领略传统文化绽放出的时代光彩,品味海派非遗带来的全新“上海故事”。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品一碗人间烟火

百余项非遗活动丰富新春体验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上海已拥有6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73项市级非遗项目以及超过900项区级非遗项目。非遗项目“走进”街区、社区、校园,与文旅商体展不同业态融合,释放新的活力。

2024年12月31日,2025年“品一碗人间烟火”迎新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聚焦“品一碗人间烟火”主题,集合传统美味、年味相关的非遗手艺、非遗餐厅、民俗活动、互动体验等,开展线上线下有特色、有创意的非遗新体验活动,让市民游客尽享“蛇”尖上的非遗。具体活动包括线上以手机端h5呈现活动咨讯集成、贪吃蛇小游戏、联合网游企业莉莉丝打造活动定制小游戏;线下开展非遗美食市集、古镇灯会等。大家喜闻乐见的2025豫园民俗艺术灯会、2025罗店暖春过大年灯会、崇明水仙文化旅游节等都名列其中。

近日举办的“非遗贺新春•2025豫园非遗大集”,就为这场“品一碗人间烟火”的非遗春节做了个完美的“前期体验”。“豫园非遗大集”期间,豫园商城化身为一个沉浸式的大型非遗集市,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个非遗项目齐聚豫园,民俗、舞蹈、美术、技艺、医药等多个非遗项目百花齐放,更有众多非遗传人带来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共同为游客们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文化盛宴,用沉浸式的场景将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递给更多市民游客。

据市文旅局介绍,2025年元旦至春节期间,上海有百余项非遗体验活动拉开帷幕,遍布16个区,预计各类文化活动还会进一步丰富。以此次春节申遗成功为契机,今后,上海还将以年年延续的方式持续推进举办,通过将富有海派特色的非遗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唤醒、点燃民众对上海本地特色年味、中国非遗年味的怀念和全新体验,打造出具有高显示度、世界影响力的上海文化品牌,不断提升上海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非遗“拥抱”灯会市集

中国式浪漫营造新年氛围

热闹的灯会和市集,在今年成为非遗与文化旅游融合的新载体。这不仅是对春节成功申遗的献礼,更是对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如何“拥抱”时代、融入当代人生活的实践性探索。

近日,“蛇乎其神”海上春节灯会的亮灯让今潮8弄成为上海“年味”网红地。在灯会期间,今潮8弄持续举办丰富的国潮活动,涵盖展览、市集、工作坊、演出等多种类超200场活动,一路欢庆春节、元宵至2月16日。在此,人们可以享受“非遗+”的多重体验:“明纹”“易彩”“菱峰”“扇影”“幻化”五组大型灯光艺术装置以中西方神话为灵感,展现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蛇”文化;在“蛇来运转游园会”上,人们淘逛年货好物,体验漂漆灯笼,享受极具烟火气的赶集体验;纵横交错的弄堂里,离谱琴社带来热烈欢腾的民乐表演,国风乐舞与鱼灯祈福交替上演,处处流动着中国式浪漫。

“国潮第一镇”南翔古镇则以“巳巳如意,蛇舞欣笼”为主题,举办一场盛大的灯彩展活动。核心区域南翔双塔处,贪食可爱的粉色小蛇啃着南翔最具盛名的小笼包,象征着蛇年的吉祥与活力;漫步解放街,鱼灯灵动有趣,穿梭于“水波”之间;人民街上悬挂的国潮灯笼组以“潮”“见喜”“如意”等字样,凸显国潮主题小镇特色……在古镇的八字桥旁观棹亭水域,一艘独具特色的表演船为人们带来“曲韵棹歌・槎溪雅集”水上国风演绎,演员们身着古装,在轻轻摇曳的船上翩翩起舞,或是长袖善舞,演绎古风雅韵;或是抚琴弄瑟,奏响悠扬乐章。观众们站在岸边,近距离欣赏这如诗如画的表演,感受江南水乡与国风文化碰撞出的独特魅力。

此外,蟠龙天地特别邀请非遗彩灯传承人结合原创设计,在江南水系间打造巨型水上灵蛇“巳物”彩灯。街巷间灯影舞龙归来,新春篝火在绿地间点燃,带市民游客感受新年的另一种写法。

深厚的非遗底蕴、丰富的灯彩造型、先进的声光电技术与多样的互动体验,不但让融合中华民族传统的神话传说、文学、艺术、音乐、美术、手工技艺大放异彩,也让上海的诸多灯会市集焕发出勃勃生机。

“外来和尚”成新宠

“年味”表演与全国同频共振

“外来和尚”成新宠

“年味”表演与全国同频共振

歙县鱼灯、打铁花、潮汕英歌舞等今年大火的非遗表演,成为上海众多景区吸引游客的“必胜武器”。在年轻游客的围观和参与中,非遗表演和传统文化演艺轮番登台,与包容创新的海派文化跨界融合,创造与全国同频共振的浓厚过年氛围。

1月28日-2月16日,上海欢乐谷将开启欢乐中国年系列活动,不仅可以近距离观看非遗火壶和鱼灯表演,还有英歌舞团队打造“过年最强气氛组”,跳热血震撼的中华战舞迎新春。夜晚来临,人们迫不及待去看一场精彩的火壶表演:碎炭、起火、抖壶……一转一瞬间,火焰瞬间升腾,幻化成漫天的“星光”璀璨缤纷,“火除邪崇,百家安宁”的美好寓意更让人欣喜。

巳蛇新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推出“龙宫神仙节”,将自贡花灯搬到了水下,打造了全国“首个”“最大”的蛇形水下非遗花灯。与此同时,上海海昌海洋公园非遗百戏精彩纷呈。非遗板凳蛇以非遗板凳龙为原型,融合传统彩纸、彩花、蜡烛、木雕等传统工艺;运河奇秀——八仙过海彩船秀以鲸鱼、凤凰等造型展现传统彩船文化的魅力;沪上首个闽南游神活动,让游神方阵和龙宫神仙们与游客共迎新春、祈福纳祥。

1月29日至2月4日,上海千古情“狂欢中国年”也将集结各地非遗火文化,火壶、火刀、火棍、喷火舞等表演为游客奉上一场场与火共舞的视觉盛宴。还有《新春非遗音乐会》《新春狂欢巡游》以及海派木偶戏《木偶馆奇妙夜》《鱼跃新春巡游》,更有“高跷财神”现场撒宝,“非遗集市”火热开张,拓印、吹糖人、捏面人、糖画、花灯……令人目不暇接。

“火焰腾空的一刻,真切地感受到了‘龙腾盛世’这个词的意味,热闹、喜庆、绚烂,记忆中的年味儿就是这样的!”一位到上海千古情观看火壶表演的游客说,传统民俗的浪漫在今年上海春节具象化。

非遗展览璀璨登场

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关联

非遗展览璀璨登场

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关联

“我们馆藏的古代灯具到豫园出差了,欢迎大家去探班!”金山区博物馆馆长余思彦开心地说。今年与豫园灯会同期亮相的《“不止灯彩”中国灯彩艺术展》正在展示中国灯彩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全国各地的灯彩非遗技艺。13件由金山博物馆珍藏的古灯瑰宝,被借此契机展现给世人。余思彦说,这13件“出差”文物,多为金山博物馆未对外展示过的库藏,此番破例在豫园璀璨登场。

本次中国灯彩艺术展置身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园灯会的璀璨灯火之中,花灯与展览的完美融合,让来自世界各国的观灯者在一步一景中更为真切地感受东方生活美学的独特魅力。

同样展出“非遗”精品的,还有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鲁迅在1933——重回1933“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和嘉定博物馆《光影里的故事——唐山皮影艺术展》。前者展出鲁迅先生收藏的66幅版画,连同相关珍贵史料共138件/套,将鲁迅先生收集、整理、展示、出版版画的过程,呈现于观众面前;后者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山皮影的传统剧目、造型、制作、表演等内容,精选展品约180件,其中大部分为清代晚期的唐山皮影文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不仅有挖掘上海人过年娱乐风俗的《海上年俗风情展》,还有《“蛇年生肖有礼”生肖设计展》。从除夕到大年初七,设计展天天有活动。蛇年木质中国结挂件制作、海派年画月份牌新年灵蛇绘制、“荣耀十年乐嗨新春”倪夏宇、刘亚伟相声专场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将陪伴市民过节。

“博物馆要向非遗学习‘活态传承’。只有活在传承中,融入生活中才能有生命力,为此博物馆要更多地‘打破橱窗’,让古老文物与现代生活发生关联。”余思彦表示。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中国人的历史记忆、集体情感、生活美学和知识智慧。通过春节这一平台,上海邀请市民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走近非遗、体验非遗、了解非遗,在潜移默化中领略非遗所承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情感,从而激发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守护之心。

记者:张敏蕾

图:豫园商城、今潮8弄、范筱明、南翔古镇景区、上海欢乐谷

编辑:杨延超

特别声明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推文内容信息供参考,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邮箱:simonedeb@163.com

上观号作者:旅游时报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