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少年搭建交流国防知识、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2024第五届上海青少年国防科技素养创新活动总结会举行

1月14日,“国防科研润新苗 创新发展育人才”2024第五届上海青少年国防科技素养创新活动总结颁奖会在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举行。

据了解,在科技强军的时代浪潮中,上海青少年国防科技素养创新活动成为培育国防科技后备人才的重要摇篮。本届活动的国防教育模式由单一走向开放多元,不但为一批“小军迷”提供了学习研究平台,拓展学生们了解国防视野,更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思辨表达等综合素养和能力。

本届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校联动,聘请高校专家导师团,通过集中性主题讨论、专项调研、面对面咨询、实地参观走访等活动,构建了高校、企业、中学三方各行其职的创新教育平台。共有6所高中与39所中小学积极响应,3万余名学生热情投身其中。

活动现场,来自多所高中的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研究课题,其内容涵盖领域广泛,从生态环境监测到军事作战模拟,从机器人研发到水资源保护,充分展现青少年多元创新思维。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学生闫丹晨、刘文涛、汤皓茗分享了他们的研究课题《沿海城市湿地生态评估系统模型研究》,该项目结合多种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沿海城市低碳生态环境。他们说:“通过这次此次研究活动,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的国防知识,同时也知道了沿海低碳环境建设十分重要,以及湿地对保护我国国土安全的重要性。”

上海市向明中学学生杨思成、王予粲、赵梓皓介绍了他们的研究课题《弯腰搬运外骨骼机器人设计及助力效能分析》。“近日,某外骨骼机器人公司研发出一款成功帮助瘫痪病人重新站立起来的产品。这一突破性的成果不仅展示了科技的强大力量,更让我真切体会到科技对于改善人类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潜力,也激发了我们对未来的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无限遐想。”向明中学的学生分享到,融合机电一体化、人机交互、步态分析和智能化等多领域技术的弯腰搬运外骨骼机器人是近年来机器人研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助力效能是外骨骼机器人整体性能中最关键的评价指标,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过程及成果,“我们坚信每一位中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我们将以本次研究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努力为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海市建平中学学生许志远、沈星宇、徐宇恒分享了他们的课题《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战争决策与战争局势进行模拟的设想》。该课题针对gis与ai优势,构建高度智能化战争模拟系统,设计空间库、时间库等五个数据库子库,建立ai数据库及算法,引入规则引擎、路径规划、决策树算法等,攻克诸多难题,成功完成研究,提升军事决策效率与精准度,降低误判风险,为智能化战争提供技术保障。通过此次课题研究,他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价值与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重要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学生分享了他们的课题《单兵作战协同机器人》。该项目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机器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探究,借助计算机软件为机器人设计了一个灵巧的投弹机械臂。在未来战场上,该机器人能代替士兵上战场,通过远距离精确投弹杀伤敌方士兵,用最小代价赢得胜利。

据了解,近两届活动还延伸到了初中,呈现了不少优秀作品。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学生龙泽瑞在现场分享了他的课题《松江区油墩港水质及水资源利用考察研究》。龙泽瑞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油墩港水质,实地采样、分析数据,发现了水质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体现了他对环境保护的热爱和担当。

国防科技创意金点子征集活动更是激发无限创意,上海市毓秀学校学生戴毅承、上海市铁岭中学学生于云骁、上海市辽阳中学学生季心妍等,围绕海边防发展与国防教育活动,奇思妙想频出,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的科技强国意识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校长唐时雨介绍,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参加了5届上海青少年国防科技素养创新活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与成长,在实践与思考中对国防科技有了更新的认识,国防科技素养得到了提升。

建平中学副校长王文皓在点评中表示,学生们在课题研究中经历了完整的研究过程,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减少战争中的伤亡等现实问题出发,运用课本中的知识和方法,及计算机、编程等工具,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王文皓也寄语现场的中学生,当今时代,青少年不仅要学会运用人工智能等工具,同时也要学会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去应对未来的未知挑战。

市教委学生处一级调研员赵靖茹表示,本届活动凸显了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的深远意义,她激励各方持续奋进。“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作为青少年国防科技教育成功范例,本届活动在青少年心田播撒国防科技种子,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爱国情怀。主办方表示,将继续拓展深度广度,助力更多青少年于国防科技舞台绽放光彩,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筑牢人才根基,让科技创新成为国防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图片由学校提供

轮值编辑:徐瑶君

关注请点文章主标题下“东方教育时报

或查找搜索公众账号

=== 从教育的视角看社会 | 从社会的视角看教育 ===


上观号作者:东方教育时报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