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浪潮的塑造:应物塑形,具象雕塑的魅力

“浪潮的塑造”展览是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上海市青年策展人成长计划”入选项目,展出有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馆藏名家作品,还邀请活跃于上海的中青年雕塑家参展,以“应物塑形”和“随心造象”两大板块、30余件精选作品展现20世纪以来雕塑艺术家对上海城市精神、海派文化特质进行的多元表达,映射出海派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艺术光辉。



本期我们一起去看看第一板块:

应物塑形

本版块展现的是具象雕塑作品。具象雕塑致力于对现实世界的精确描绘和艺术再造,注重对物体形象的精确捕捉和理性表达,其所具备的凝练性和叙事性成为展现时代气象、映射民族精神的重要媒介。展出作品或再现历史人物事件,或缩影社会生活,艺术家通过巧妙构思与精湛技艺,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与深邃的艺术感知,精准捕捉并定格那些意义深远的瞬间,赋予雕塑作品深刻的内涵,而观者则可以通过多维度的观赏体验,感受跨越时间、空间的情感传递。



精选作品赏读

蒋铁骊《肖像研究——瞿秋白》

蒋铁骊的《瞿秋白》在风格上独树一帜,并且深入地刻画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蒋铁骊在阐述《瞿秋白》的创作过程时说:“虽然是肖像题材,我不想将他仅仅塑造成一个写实的形象而已。我想用我的方法,形式上尽量简化,再简化。用这样的形式表现瞿秋白特别丰富的人格特征。”的确,瞿秋白的内心世界、人格特征到人生经历都是极丰富的,他是中共早期的领导人,曾在黄埔军校和上海大学授课,能写诗填词,在书法、绘画上也颇有造诣。他还是个翻译家、文艺批评家,并且风度翩翩。由此可见,要想用“简化,再简化”的方式表现如此丰富的人物的难度。


蒋铁骊通过塑造中的不断提炼,归纳了整个形体的起伏,弱化了动作,简化了衣纹,甚至省略了面部刻画的若干细节,用寥寥数笔表现了长袍的衣纹,而这几笔衣纹也是抽象的,就象书法中的线,带着强烈悲愤的情绪特征。整个雕塑的视觉焦点被引向头部最精彩的精神刻画部分。而人物面部刻画是经过提炼后的表达,高高的额头,饱满的天庭、微微颤动的嘴唇、被眼镜遮住的眼睛,这些刻画看似不露痕迹的轻松略过,但经过了作者的精心选择,无一处是不围绕着塑造人物的敏感、知识分子气质、神经质、忧郁、倔强等等复杂而难以诉说的人格。


卫昆《百年巨匠——林风眠》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支持者、先觉者与倡导者,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思想代表了中国现代美术所绽放的精神力量。为先生塑像,为感怀艺海风华。这是一件有一定创作风格、有力度的作品,在表达近代文人主题上突出人物的风骨意气之韵与大巧若拙的气质。人物形象上呈现出写意手法的豪放与绘画中似是而非的生动表现力,体现出作者相当扎实的人物塑造功力。这件雕塑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展览雕塑进京作品。


吴慧明《山水》

吴慧明的雕塑艺术具有诗性美学的风格。这件作品是一对互相依偎着的男性和女性,手法简洁洗练,造型略显夸张,体现出古典雕塑造型的纯粹性,把女性的曲线美和男性的阳刚美转化为山水造型,人体的自然律动成为一种诗意的创造。《山水》是经过变异重构的具象雕塑作品,充分呈现了吴慧明丰富的艺术风格和对雕塑语言的自主性探索。她十分讲究这件作品作为雕塑艺术的审美特性,运用流畅且富有动感的弧形线条,给周围环境平添了一种温馨柔润的情调。她依据作品自身的形体与空间,预先构想了其置于环境中的审美效果,进而打造出雕塑与环境整然一体的艺术美感。


陈妍音《老妇》

《老妇》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陈妍音的作品能带人穿越时光,没有时代的艺术风格痕迹,是一种心灵的纯净结晶。这表明作为艺术家的她所具有的敏感之心与穿越之目,这种敏感来自于她对于人生的透彻理解和悲天悯人的同情之心,这种穿越来自于她孜孜不断地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与表现。作为一位优秀的当代雕塑家,通常是专注于材料、物质与三度空间的探索,但这些对于陈妍音来说,都是一种艺术的基础语言。


林森《水月志》

林森的雕塑作品细腻而精巧,捕捉了人与周围环境共鸣的微小瞬间,他一直热衷于与人体相关的创作研究。近年来,他致力于为人体营造独特的场域,制造某种戏剧性的冲突。他本次参展的作品《水月志》,运用超现实的方式,将人物缩小、将雨伞放大,构成一种戏剧的张力与反差。


张海平《中国戏曲系列 no.5》

张海平的这件作品抓住了中国戏曲中老生的经典扮相,对人物造型进行了大胆的结构化、秩序化、大块面的处理。去繁化简,不求人物形象和动作的细节,只求动势和整体的造型。通过对形体的塑造,以及对表情、扮相等方面的精心刻画,来反映一位老生粗犷、豪迈、刚烈的个性特色。


蒋进军《钟馗降魔》

钟馗降魔是我国的一个传统典故,传说中的钟馗铁面虬髯,相貌奇丑,但他为人刚直,不惧邪祟,擅长驱妖捉鬼。作者采用大理石,运用结构化的造型语言,对钟馗和魔鬼的形象都进行了夸张、大块面的处理。舍去不必要的细节,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整体基调诙谐、幽默,令人看了忍俊不禁。




浪潮的塑造

展览时间 

2025.1.8—2025.4.6

展览地点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0米21展厅






编辑:秦愫瑶 | 主任编辑:吴雯雯




·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当前展览 ·


49米层展厅

美术作品中的上海


49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我心中的敦煌”绘画作品展


41米层艺术教育长廊

“至真·致心”

——致敬大师·《赤子冠中》少儿绘画

创作活动优秀作品展


41米层7-1、7、8、9、10展厅

“何谓海派·海上名家”艺术系列大展

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


5米层中厅、26、27展厅

直面形象——忻东旺绘画教学研究展


0米层15、16展厅

图像的维度

——第二十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0米层21展厅

浪潮的塑造


0米层中厅、23号厅

星光云水

——星云大师的笔墨情怀主题书法展


0米层24展厅

时代长安一一陕西当代中国山水画研究展


b2层展厅

风自海上——2024建筑艺术作品展览


· 交通信息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地铁路线: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停车可至洪山路停车场

(收费和开放信息以当日为准)



【官方微信】


【官方小红书】


【官方抖音】



上观号作者:中华艺术宫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