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于综合环境整治的生态修复型郊野公园规划实践——以上海合庆郊野公园为例

2013年至今,上海市委、市政府连续推进了两批共10个郊野公园规划建设,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野趣的好去处。第二批郊野公园推进时,适逢全市“五违四必”综合环境整治和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行动深入推进,在规划方法上进一步强化了生态修复等理念。本文以综合环境整治背景下合庆郊野公园的规划实践为例,对其在生态修复、风貌重塑、滨海特色彰显、城乡跨域联动等方面的规划方法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存量时代背景下超大城市大型生态绿色游憩空间的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1

上海郊野公园发展历程及特点

上海郊野公园已经历了10年发展历程。郊野公园的发展一方面反映了超大城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响应与规划实践,另一方面基于生态典型区的特点,从郊野公园的角度,反映了“两规合一”后上海在乡村地区的规划探索和政策设计实践。合庆郊野公园的规划实践是上海郊野公园与时俱进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

1.1  发展历程

响应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2012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复《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并在此基础上,集中推进以郊野公园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和大型游憩空间建设。2013年,在生态网络规划布局的21个郊野公园中进一步遴选出5个郊野公园开展试点。2014年,增加另外2个试点。至2017年,第一批7个郊野公园一期工程全部建成并开园。

2018年,为进一步响应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上海市委、市政府推进第二批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期间适逢上海市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深入推进、“五违四必”综合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开展,推动了以综合环境整治为背景的合庆郊野公园规划编制。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时代要求,陆续推进奉贤区庄行郊野公园、金山区漕泾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截至2023年,两批10个郊野公园全部建成开园。

基于全市生态网络布局的两批郊野公园

来源:笔者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整理绘制。

1.2  选址布局

第一批公园以2012年批复的《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为基础,综合考虑生态功能影响、公共交通条件、服务腹地人口等因素,聚焦自然资源较好且具有一定规模、对生态功能有影响的重要节点地区,优先选择毗邻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且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确定首批5个公园选址。第二批郊野公园进一步呼应新时期综合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发展背景和要求,并充分结合所在区规划建设意愿,确定公园选址。

郊野公园的规模及范围划示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经验。公园范围的划定需根据公园现状资源要素布局、服务范围,以及道路、水域、行政边界等因素综合考虑。如涉及特色自然生态资源跨镇的情况,则可跨域划定范围,以确保自然要素及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如嘉定郊野公园(涉及外冈镇、菊园新区和嘉定工业区)、合庆郊野公园(涉及合庆镇、祝桥镇)。

1.3  规划与建设实施

上海郊野公园建设是在上海土地综合整治由“增地提等”转向锚固城乡生态空间等综合目标背景下开展的,它不仅仅是生态景观专项规划或土地整治项目,更是对土地整治方法的进一步升级,从“强调全要素整治”到“体现生态保育和综合效益”的思路转变,也是贯穿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次机制创新。在依托市级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基础上,郊野公园的规划方法、管理机制、政策支持体系等也逐步完善,保障了郊野公园规划建设顺利推进。

2021年,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上海市郊野公园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充分发挥相关区政府主体作用,扎实推进郊野公园建设。2022年,伴随全域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联席会议撤销,成立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联席会议,负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郊野公园功能提升领导协调工作。

2

合庆郊野公园规划实践

2.1  总体概述

合庆郊野公园位于浦东新区滨海地区,是上海超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大型生态空间,毗邻浦东国际机场,横跨合庆、祝桥两镇,联动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用地面积约35km²。公园直面东海,遥望九段沙,滨海区位突出。独有9km滨海岸线,是距离主城区最近、城区市民能最快抵达的生态生活岸线。地区拥有800年成陆史,具有盐塘、甲港、滩涂等独特的空间基因。公园现状农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29%,建设用地面积占47%,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占24%。经综合环境整治后,地区乡野风貌初步显现。

作为首个综合环境整治后的郊野公园,规划面对诸多现实挑战,例如,需解决综合环境整治后的一系列生态修复问题,包括土壤治理、水治理、毗邻机场带来的噪声污染治理等;需处理好滨海地区“临海不亲海”的末梢交通问题,通过畅通交通体系以进一步优化空间格局;需处理好既有功能设施与基于公园定位的新功能体系策划,包括现状滨海高尔夫球场等存量经营性设施,“喜来春”乡村农业休闲设施、火龙果种植基地等地方经济实体组织等,均需纳入公园规划方案一体化考虑。

现状滨海地区功能板块布局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郊野单元(郊野公园)规划项目组。

现状滨海地区缺少可达性路网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郊野单元(郊野公园)规划项目组。

2.2  经验借鉴

合庆郊野公园由综合环境整治改造提升而来,因此“生态修复”是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合庆郊野公园在规划编制中,学习借鉴了国内外生态修复领域的规划手法与实践经验。同时也基于自身地处超大城市边缘地区生态廊道和面沙临海的区位特点,进一步对地旷风大、海水倒灌、机场噪声等不利因素进行了更多优化方案探索。

2.3  空间方案

2.3.1  目标定位

基于合庆郊野公园的区位及基地总体特征,将公园的规划目标定位为:服务主城区东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锚固林田水网、江海岸滩等自然风貌,以海滨度假、健身休闲、乡野游憩为特色的滨海生态型郊野公园。规划重点聚焦区域生态、滨海特色、江海联动3大领域,未来着力建设为长江入海口生态门户区、滨海功能示范区、江海联动启动区和市民休闲集聚区。

2.3.2  空间重塑

面对综合环境整治后大量零落散布的拆违用地,合庆郊野公园所在区域的整体空间格局与地区景观架构重塑显得尤其迫切与重要。基于现状植被肌理、村庄布局等特征,规划提出“一轴三带一心”的空间结构。

合庆郊野公园空间结构图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郊野单元(郊野公园)规划项目组。

2.3.3  功能导入

基于空间风貌的识别与锚固,规划对3类风貌空间开展细化设计并导入适配功能。

田林风貌带依托现状连片耕地、特色果林、现有文化宗教设施,分别规划田林游乐、田野休闲、田园禅养等功能组团。

林湖风貌带由最美公路(海滨路)与最美河塘(随塘河)相围合,通过微地形改造起坡造林、局部扩宽水面、特色植物引入等,规划形成可游憩、可露营的河谷地区,适度导入商业、体育等设施。

作为首例滨海郊野公园,滨海沿线地区重点突出“滨海之乐、旷地野趣”。两片内海各具特色,北部内海依托陆域岸线现状高尔夫球场,以“海上运动”为主题,引入帆船、冲浪、游艇等滨海特色运动;南部内海依托现状华夏文化旅游度假区,以“滨海度假”为主题,导入文旅休闲、特色酒店、活动庆典等功能。同时,进一步发挥河口地区海岸滩涂空间的节点作用,依托现状九段沙湿地生态展示馆打造特色科普基地,构建一处融生态保育、教育科普、公共开放功能为一体的标志性区域生态绿心。

公园3大景观风貌功能带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郊野单元(郊野公园)规划项目组。

在3类空间风貌带的基础上,合庆郊野公园进一步串联乡村及滨海岸线多个功能节点,以特色游憩网络为抓手,激活公园景观体系、功能体系、交通体系,打造自然科普教育、生态人文观光、滨海亲水体验3大游线,实现滨海区域一体化发展。

合庆郊野公园特色游憩路线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郊野单元(郊野公园)规划项目组。

2.3.4  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是保障合庆郊野公园设计方案落地实施的重要支撑,主要涉及建设用地、农用地等的调整优化。按照近远期规划有序推进,确保规划方案引导下土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

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包括减量化及布局调整、优化等。根据规划方案,减量化主要涉及低效工矿仓储用地减量、农村居民点搬迁等。规划方案同步衔接在编的村庄布局规划,落实村庄“留、改、拆”,并从农业生产、郊野生态、农耕文化等方面对保留村的发展导向予以指导。

农用地规划综合考虑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衔接所在区编制的农业相关规划,确定以多功能都市现代农业与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导功能,根据规划方案的3条特色风貌带布局农业用地。

2.3.5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贯穿公园规划与建设始终的重要议题,在公园规划编制过程中,从实地调研方法到具体规划建设,都融入了生态修复理念。

调研方法上,延续首批郊野公园全域、全要素、全覆盖调研路径,并进一步从“生态修复”角度增加对地区生态敏感性、环境污染源治理等问题的调研。针对生态敏感性,增加对生态景观指数的调查分析,主要包括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两个指标。针对综合环境整治后,拆违用地的水环境、土壤环境、空气环境及毗邻机场的噪声影响等,开展综合影响评估。尤其重点关注海水倒灌引起的内河水浊、水质不达标、缺乏连通等问题。

合庆郊野公园调研扩展内容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郊野单元(郊野公园)规划项目组。

合庆郊野公园斑块形状指数

来源:合庆郊野公园调研成果。

合庆郊野公园分维数

来源:合庆郊野公园调研成果。

规划设计中,基于现状调研发现的问题,重点聚焦拆违用地复耕涉及的土壤生态化利用、水污染治理后的水环境优化以及局部地区微空间改造等方面。

土壤生态化利用主要针对未来用于复耕的拆违用地修复问题。通过客土深翻、植物修复等土地整治技术推进土地的生态化利用,以林地种植为过渡逐步改良土壤(重点改善重金属超标土壤)。充分考虑土壤污染修复与土地整治的分期实施,经土地等级认定达标后,再调整种植为农田。

水环境优化主要通过理水净水手段逐步实现农林水网有机融合。规划打通公园内东西走向河道支流,集中疏浚合庆镇221条段水系,实现内河水质逐级净化,构建内外联动的“生态水肺”系统。

合庆郊野公园水、林生态修复手法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郊野单元(郊野公园)规划项目组。

为规避滨海地区地旷风大以及机场噪声等不利影响,创造性开展地形微塑造。借鉴相关经验,规划在合庆郊野公园靠近浦东机场的南部地区,于飞机声波垂直方向布置小坡、沟壑等堤状地形,对噪声形成反射驱散。同步依托地形起伏增植绿化,构建森林自然屏障以进一步消噪挡风,从而为其他功能性项目的导入提供良好环境基础。

公园滨海地区规划鸟瞰图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郊野单元(郊野公园)规划项目组。

2.4  建设实施

2.4.1  建设行动

合庆郊野公园单元规划获批后,在浦东新区政府“统一规划、滚动实施”的要求下,开展实施方案设计并分期建设。结合市级土地整治区域,划定合庆郊野公园一期范围约1.67 km²。2019年开始推进,2021年1月正式开园。

一期园区内的具体建设项目包括土地整治项目、生态造林项目(生态林)、市政工程项目(路、桥与水系建设)等。目前,合庆郊野公园与全市其他郊野公园共同聚焦已开园的一期园区,开展公园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配套水平。合庆郊野公园二三期工程被列入远期发展计划。

2.4.2  一期建设情况

在公园一期建设中,“田、水、路、林、村、厂”等综合治理方案得到细化落实。具体包括低效工业用地、宅基地等建设用地减量复垦,农业配套设施提升完善等农地整治工程,生态景观提升工程,以及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农地复合利用探索等。

公园一期共形成8大景区,包括田园驿站、农乐果园、森林氧吧、田园客厅、村落文化、桃园集市、百草园和科普主题园等,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以及采摘等服务。此外,遵循可达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公园一期区域与合庆镇勤奋村有机融合,真正形成了美丽乡村、植物游园、田林风情、水乡古韵的一体化发展。

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区范围

来源:笔者根据合庆郊野公园市级土地整治项目绘制。

合庆郊野公园实景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郊野单元(郊野公园)规划项目组。

3

结论与讨论

合庆郊野公园是上海首个以综合环境整治为背景推进建设的郊野公园,也是上海郊野公园中首个以滨海风貌为特色的郊野公园,更是浦东新区首个规划并建成运营的郊野公园。在郊野公园中有一定特殊性,也形成了一些可传导可借鉴的规划经验。

一是合庆郊野公园对综合环境整治之后所在区域如何开展生态修复型郊野公园规划进行了技术方法的深入探索,包括聚焦农、林、水等生态自然要素的生态修复方法、注重风貌格局重塑的空间结构谋划等。

二是对滨海郊野公园的规划方法进行了首次创新实践,针对风大水浊、海水倒灌、鸟类迁徙等未来滨海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初步形成了“合庆解决方案”,为后续临港、老港、奉贤(海湾)等上海其他滨海型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三是作为上海市推进的第二批公园中的首发项目,合庆郊野公园加强了对“跨镇联动”“乡村振兴”的统筹谋划,充分考虑郊野公园的发展与村民生产生活等内容相融合,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但回顾与审视郊野公园的建设发展历程,一些共性的问题和不足也在逐步显现。基于公园现状评估问题,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已着手推进郊野公园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进一步分类施策,统筹郊野公园生产、生活、生态、游憩等多重功能,进一步完善公园高品质、复合型配套设施,切实提升市民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伴随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推进,两批郊野公园的规划实践,全域土地整治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上海超大城市郊野生态景观特定空间的规划技术方法和地区治理思路也在不断沉淀与明晰。期待在三年行动计划的引导下,已建郊野公园一期加快功能提升、公园二三期工程加快推进、未来新兴郊野公园加快策划,以更好地回应广大市民对绿色生态游憩空间的期盼,同时也为上海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供创新实践和生动范例。

注释:

① 青浦区青西郊野公园、嘉定区嘉北郊野公园、闵行区浦江郊野公园、松江区松南郊野公园、崇明区长兴岛郊野公园。

② 金山区廊下郊野公园、松江区广富林郊野公园。

③ 斑块形状指数是指用斑块周长除以同面积的圆周长所表示的指数,斑块数值越小,说明斑块越规整,人工化程度越高。

④ 分维数用来描述斑块边界形状随尺度而变化的方式,分维数越小,表明斑块形状越单一,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越大。

详情请关注《上海城市规划》2024年第5期《基于综合环境整治的生态修复型郊野公园规划实践——以上海合庆郊野公园为例》,作者:徐丹、张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赵昀,上海浦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上观号作者:上海规划资源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