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办初中“一姐”上海市民办兰生中学(下文简称:兰生中学),三十而立。
今天(11月2日),在兰生中学30周年校庆的现场,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周亚明,杨浦区委书记薛侃,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杨浦区委副书记周嵘、副区长王浩,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党政负责同志等出席。

现场,一份“庆生礼”揭晓:复旦大学、杨浦区教育局、复旦附中、兰生中学签署《大中贯通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贯通培育。
金力代表复旦大学向兰生中学建校30周年表示祝贺,感谢兰生源源不断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苗子,为上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卓越全球城市作出贡献。他表示,复旦与兰生一脉相承、联结紧密,并借用复旦校名渊源,寄语兰生:一是旦复旦兮、初心不改。希望兰生坚持自己的办学初心和理念,以学生创新能力与核心素养为中心,与时俱进探索优才教育特色模式,为国家的未来奠基,为学生的未来奠基。二是旦复旦夕、奋斗自强。老师们潜心选才育才,同学们笃志笃学成才,学校的事业发展一定会根深叶茂、行久誉远。三是旦复旦兮、日新月异。期待在上海市大力支持下,大学、附中和兰生齐心协力探索长周期的“干细胞式”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国家为上海探出超常规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路。期待兰生中学的发展,像兰花一样高洁清雅、坚韧不拔、吉祥如意。
01
课程、德育、教师
兰生的30年经验
学生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作品
三十年来
兰生坚持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
秉承“基于学生人格完善的优才教育”教学主张
关注学生,结合社会的人才需求
尊重学生个体发展
培养出一批批优秀青年学子
毕业多年的校友深耕各行各业
在各自领域发光添彩

“优秀学生通常很有个性,
更有表现欲和被看见的需求”
如何培养有天赋的拔尖人才?
8年级6班班主任高杨老师介绍了自己的方法论:
“要发现学生长处,多方面给予肯定”
学校不仅有扎实的课堂
更有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活动
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让学生得到施展才华、
建立自信的舞台”
学科学习、拓展学习、
项目研究、专题辅导……
围绕“人格完善的优才教育”
从特色创建初期的“同心圆”课程建设
到如今的“fdls”课程实施
兰生以课程为抓手提升办学水平
本学期又启动新课程新教材
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为孩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我们受到肯定
很大程度是因为兰生
对课程建设的重视
以及课堂形成的良好氛围”
兰生中学校长周萍说
带班多年
高杨老师的学生毕业后
出国继续深造的不在少数
每每回校看望
一句“还回来吗”,是她最常提的问题
期望优秀人才为祖国贡献所学
兰生的老师们
给每一届学生“立长志”
通过语文课和班会课强调长远志向
引导学生珍惜培育、努力读书
未来在专业领域内发光发热
“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
社会的主人、时代的主人”

励志成才,育人于理
行走实践,育人于行
塑行增智,育人于劳
情怀滋养,育人于心
这是兰生中学的德育理念
每周的班会课组织各类实践
社团活动、心理辅导、行走参观、劳动体验、讲座节庆……
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
铸牢健康成长的根基
日常教学工作之外
兰生中学最重视教师的培养
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培育
兰生的老师
不仅在讲台上发光
也是课程的开发者
课程理念的展示者
近年来,学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教师的教学论文质量逐年提高
教师文集《现象》刊发11期
收文近200篇、100余万字
02
早发现早培养
探路自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如何早发现、早培养?
要“让更多在基础学科有天赋的学生及早‘冒出来’”
中学、大学同心协力
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此次签约
复旦大学携手兰生中学、复旦附中
在杨浦区教育局的支持下
进一步深化“大学-中学”合作
探索长周期的“干细胞式”人才培养新模式
筹备组建和实施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项目
通过高水平的数理教育
培养具有学科特长、创新能力、实践精神
能够担当未来国家科技战略发展重任的一流科学人才
通过大学-高中-初中贯通培养模式
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
促进学生在数理学科及现代科学领域的深度学习体验和跨越式发展
探索和实践新时代的超常规教育培养模式
突破学段分隔和学科割裂的传统教育瓶颈
为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育提供可行的示范和引领
努力为国家、为上海探路
超常规自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组 稿
校融媒体中心
文 字
汪祯仪
供 图
兰生中学
责 编
汪祯仪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
上观号作者: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