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标准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根据《上海市“无废细胞”建设评估管理规程(试行)》《上海市“无废细胞”建设评估细则(2023版)》的要求,经各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荐、市行业主管部门综合评估,评出了首批30个市级“无废细胞”(←点击查看名单),在各类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今天一起来看无废校园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于1930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是陈鹤琴先生实践“活教育”思想的基地学校。学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无废校园”理念为引领,打造低碳、环保、节能、友好的校园环境。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节约用水示范(标杆)学校”“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学校”“上海市‘无废细胞’”等称号。
学校以现代小公民教育为特色,创设小公民自我管理机构——“小公民自治委员会”。其中,“志愿服务部”下设的环保队是一个由对环保充满热情的同学们自发组成的团队。环保队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理念。他们不仅策划举办环保展览等宣传活动,还积极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提出并实施了许多绿化方案。今年,环保队还考察了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静安区固体废弃物流转中心。此外,他们负责推动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垃圾得到合理分类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环保队成员们还关注节能减排和午餐光盘行动,通过监督校园能源使用情况和倡导节约粮食,培养同学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他们以身作则,成为校园环保的表率,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学校积极开展“无废细胞”“无废学校”创建宣传和推广工作,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中,稳步推进学科渗透、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环境改造等工作。德育中心融合家、校、社资源,积极开展各类生态文明活动。“一粒米的旅行”主题教育、“小公民助力绿色地球及绿色环保”实践活动、“旧物奇遇记”活动、“爱心义卖”等活动,提升师生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懂得低碳生活方式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粒米的旅行”综合活动
为了让学生在心中深埋环保的种子,学校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校园媒体、科技节等途径,开发《小小种植机》《土壤的成分》《水土保持及水循环》《一粒米的奇妙旅行》等综合实践课程,邀请专家为学生们做《垃圾分类》等主题讲座,开展“小公民环保主题海报征集”等创意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的“一种可分离残余液体的塑料瓶回收装置”获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一等奖、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学校也荣获第七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青少年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奖、市生态文明教育系列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
校园环境中科普
今年儿童节,三年级开展“环保有益”的义卖活动,班级的桌上、墙上、画架上,满是同学们用心创作的环保主题作品。精心布置的摊位上也摆满了孩子们利用废旧材料,重新制成的手工艺品。他们用画笔和工具创作出对地球家园的热爱与关怀。一幅幅、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承载着一中心小公民们的环保理念,让全校师生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废旧材料创意秀”年级义卖活动
为了促进绿色校园建设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无废学校的建设,共同为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编辑:乔佳妮
上观号作者:上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