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高新区|这家高质量孵化器里,连科学家都准备好了!



瞪羚,个头小、跑得快、跳得高。瞪羚企业,正如齐名,特指那些以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一个地区瞪羚企业有多少,是衡量创新创业活力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晴雨表”,反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整体质效。


上海瞪羚企业最多的地方,毫无疑问在张江高新区!作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和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张江高新区 “一区22园”去年以8%的土地面积,集聚了上海5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60%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7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以上的三大先导产业工业总产值。

即日起推出《让瞪羚高高跃起——走进张江高新区》系列报道,从一个个典型案例,展现数字背后的产业生态,创新服务,尤其是体制机制上的改革破冰。



在科技创新生态圈里,基础研究成果要一步步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孵化器扮演着重要角色。2023年6月,《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发布,旨在发挥孵化器在全过程创新、全要素集聚、全链条加速上的关键作用,助力更多“早小硬”科创企业加速研发、成长壮大。


浦东张江,素有“中国药谷”之称,生物医药产业资源高度集聚,全国平均每3个创新药中就有一个从这里诞生。在张衡路1077号,就坐落着上海市首批高质量孵化器——atlatl飞镖创新中心。


在飞镖创新中心的一楼,有许多间共享会议室,创始人朱鹏程博士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创业团队,他们带着从0到1的基础性突破而来,期待在这里让“金点子”实现从1到10,从10到100的跨越。


而能将这个距离大幅缩短的利器正是高质量孵化器。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细胞研究的朱鹏程对此有着切身感受——


“相比其他领域创业,生物医药创业者显然要考虑更多,他们往往都面临着长周期、重资产的问题。在波士顿的时候,我最早是一个科学家,早期的时候我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融资,去建设实验室,去购买仪器设备,以及建立我们的运营管理体系等等,然后才能合法合规地开展药物各种实验”。


让“创业行囊”由重变轻,共享空间还只是第一步。2017年,朱鹏程博士回国,在生物医药资源高度汇聚的张江,他和团队一起创立了2.6万平方米的飞镖创新中心。他把这比作是一台生物技术领域的“通用主机”,不同型号的u盘就像是不同的创业团队,仅凭一个idea就能插上主机、开机工作。



在张江,孵化器开始往更高阶进化——不仅共享实验设备,还共享运营管理、驻场科学家、项目总监,以及研究、技术和行业资源。


很快,飞镖开始与全球最优秀的机构合作共建模块化平台,建立起多组学研究中心、单细胞研究中心、基因编辑实验室、合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工厂、数字化药物筛选平台...包括全球顶级动物实验公司查尔斯河实验室等等,由此实现更加高阶的“科技共享”——在这里,创业者可以只管研发


更快在赛道出线,带来的不仅是产值上的巨大收益,在生物医药这个特殊领域,它还意味着更早地治病救人。7年时间,飞镖已服务200多位科学家,获100个临床批件,帮助企业融资超过160亿元。沙砾、礼新、凡恩世、高济、朗昇等一批国内知名生物科技公司均诞生于此。


服务创新者也总会随着创新而动。眼下,飞镖就在向创业的“更前端”探索,与怀揣梦想的科学家携手,成为他们的“联合创始人”。以2022年成立的科动生物为例,仅凭创始人脑海中的一个“点子”,科动生物入驻飞镖,组建创业团队,邀请行业专家,去年在一场创新大赛上,更是拔得头筹。

科动生物联合创始人魏东博士把这些称为是更高阶的“孵化服务”——


“科动在飞镖真正地做到了叫‘拎包入住’,我进入飞镖的时候,飞镖连科学家都有,帮我们把很多事情都已经做好了。比如,需要仪器设备时,有全套的细胞实验设备及工艺技术支持;需要专家指导时,中心就有顶尖的驻场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今后走向应用场景阶段,飞镖还可以联系多家合作机构,定制空间和设施,帮助企业快速进入临床试验……



让更多瞪羚从这里“高高跃起”,这支“飞镖”还在不断迭代升级、一路向前。朱鹏程的设想中,高质量孵化器还要具备“大脑”功能,通过对创新需求和市场前景的了解和研究,从组织源头开展创新,策源未来产业——


“我们这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高质量的研发服务。我们通过建立这样一个生态,各类高质量的研发中心,通过这样的体系来服务于初创型企业,让他们在我们这里能够享有全世界的资源,帮助中国的科学家去释放创新。”



张江高新区着力营造活力四射的创新生态,通过加快培育一批产业领域聚焦、专业能力凸显、示范效应明显的高质量孵化器,推动高质量孵化器与张江高新区各分园建立长效合作和接力孵化机制,带动全市孵化器从基础服务向精准服务、从集聚企业向孕育产业、从孵化链条向厚植生态转变,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引领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预计到2025年,上海将建成不少于20家高质量孵化器,示范带动不少于200家孵化器实现转型升级,打造2-3个千亿级产值规模的“科创核爆点”。

来源:上海电台话匣子

作者:胡旻珏

编辑:蓝悦


↓分享

↓点赞

↓在看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技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