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海上她故事
从摆摊卖菜到蔬果种植
从个体户送菜配送到净菜加工厂
从几十亩种植规模到全国合作15000多亩......
打造了从田间到餐桌一站式服务供应链
她不忘初心,踏实做人认真做事
简单重复地坚持了29年!
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农业致富之路
走进坐落于安亭镇的百蒂凯现代农业生态园,这里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瓜果飘香,一年四季果蔬时鲜。生态园内的农业展示中心占地1万平方,这里有滴灌技术、无土栽培、植物工厂等现代高效农业技术的种植展示,如巨型南瓜、名贵兰花以及丰富多彩的蔬菜农产品上百个品种。近年来,百蒂凯扎根安亭,以“一村一品”黄渡番茄特色产业为主线,建成了中国领先水平的现代化有机特色农业生态园,打造了集农业科普,科教、科研、休闲等综合性农业文化特色体验平台。要打造这样一个特色农业生态园,这些年来,上海百蒂凯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上海百蒂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顾凤君可没少“折腾”。
故事从菜场摆摊开始……
“绿色、生态健康,让每个人能吃上新鲜的蔬果就是我的初心。”在农业创业路上,顾凤君在今年迎来她的第29年。1995年,顾凤君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同先生宋胜利开启了在天云山紫云市场“卖菜”的“创业篇章”,这也是她与农业结缘的开始。
她回忆起在菜场摆摊十余年的日子,每天起早贪黑,晚上收摊还要同先生去批发市场进货,谋生不易,条件异常艰苦。但她却笑着说,“当时虽然条件艰苦,但觉得过好每一天就很幸福。”后由于市场被撤,顾凤君开了茶馆,短暂地离开农业。
但顾凤君一直心心念念想回归农业,“虽然没了固定摊位,那就干脆搞配送吧!”顾凤君说干就干,关闭了茶馆,开始配送蔬菜,平时积累的客户资源在关键时刻也派上了用场。一单、两单、三单......顾凤君接到的配送订单越来越多,客户也越来越优质,上海多家知名餐饮连锁品牌都成了她的客户。
2000年,仅用了短短5年时间,踏踏实实靠自己的顾凤君通过做蔬菜配送,净利润达到了100万元,她却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好”。
2016年,嘉定区以“打造特色精品、产业融合、生态循环都市型农业”为目标,重启了黄渡番茄的种植。黄渡番茄果实呈扁形圆,果型大小均匀,单果可重达250-300克,成熟果红中带黄是它的经典色,口感皮薄汁多,酸中带甜,甜中带沙,沙中带糯是它的经典口味,让人食之难忘。顾凤君决定以黄渡番茄为突破口,她与上海农业科学院开展合作,老品牌复兴老品种复耕,共同探索黄渡番茄种植的土壤改良技术创新,让黄渡番茄再次走进寻常百姓的餐桌。至今,嘉定已经举办了四届黄渡番茄文化节,并注册了“黄渡番茄”商标。
因为爱吃番茄,顾凤君取名“番茄姐姐”并注册了“番茄姐姐”商标,她希望,未来可以搭乘电商的“春风”,进一步提升“黄渡番茄”的品牌影响力和亲和力,充分展现黄渡番茄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安亭镇农业产业的新名片。
在“农业圈”闯“出圈”
在上海打拼了7年后,顾凤君的事业进入了稳定期,但她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2005年,顾凤君和丈夫在一次大型公益活动上做蔬菜供应时,帮助美国餐厅总厨瑞查德解决了食材的问题,感恩的瑞查德在事后登门道谢,并给当时正在从事蔬菜配送业务的他们建言献策。于是,他们在瑞查德的指点下,携手创立了上海百蒂凯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嘉定承包了几十亩地开始经营起了自己的种植基地。
很快,百蒂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开始聚焦色拉菜的种植,并逐步发展了净菜加工、冷链运输、餐饮配送、农业观光等业务,拥有了自己的全产业链。2010年世博会,顾凤君还成为西班牙馆和墨西哥馆的色拉蔬菜供应商。
路子宽了,但要在“农业圈”闯“出圈”,创新的劲头要更与众不同!顾凤君想发展的农业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而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现代都市型农业。“要科学种植,要学习最前沿的技术,更要研究市场需要,不能埋头蛮干。”顾凤君介绍说,干农业很辛苦,仅凭一腔热血蛮干苦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智慧和科技的辅助。
为了更好地掌握“源头”,把控蔬菜的品质,实现“闭环式营养自给”的农业模式,顾凤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先后前往日本、荷兰学习净菜加工、色拉菜栽培以及香料培育技术,刻苦钻研农业生产知识与技能。“我希望百蒂凯可以走出上海,面向全国,成为有机行业的标杆,让每个人吃到健康、平价的有机蔬菜。”顾凤君说,她致力将传统农业结合互联网向智慧农业、科技农业、工厂数字农业转型,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如今,百蒂凯已经拥有自营基地2000余亩,全国合作基地15000多亩,其中在上海、山东、云南、张北等地发展帮助农户270余户。同时还设立了蔬菜加工厂两处计10000平方米左右,蔬菜配送中心一处2000平方米左右,西郊批发门市部四处及农文旅1056亩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了以色拉菜为主、香料菜为辅的品类体系。基地种植的蔬菜种类多达80多种。
因为自己“淋过雨”愿为她人“撑把伞”
从当年的个体户到现在的致富带头人,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顾凤君感慨万千。在最初从事农业创业时,也一直面对这样的质疑——二十几岁的小姑娘搞农业能坚持下来吗?
顾凤君却说,“从来没有觉得累,因为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可以坚持这么多年。”因为自己“淋过雨”,愿为她人“撑把伞。”顾凤君说,我很感谢那些帮过我的人,我很乐意带着更多人一起发展把日子越过越富足。
2018年,百蒂凯参与云南姚安扶贫及嘉定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带动云南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100户,2000亩以上的蔬菜产业发展,预计产值8000至10000元/亩,同时将云南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导入上海市场,该项创收额超过3000万元/年。
此外,在百蒂凯公司女性员工比例高达 60%,形成了独特的“钢架结构”。顾凤君认为,女性在农业行业大有可为,是乡村振兴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她力量”,加强女性人才建设,盘活这一人力资源,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我将建立更专业的团队,团结吸引更多妇女同胞姐妹们加入队伍,让她们能获得更多收益,把日子一天一天过得更好。”顾凤君说。
“农业的路很长,其实也并不落后,它具有生命张力,充满希望和机会。”如今,百蒂凯正在和一些学校合作,研究如何让农业与教育、环保与科技更好地融合,让孩子从小有能够深入接触农业的机会,激发他们对农业的兴趣,培养未来的农业人才,利用5g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增强”学农”项目的可延续性,让农业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顾凤君透露,百蒂凯还计划通过村企联合的方式,推动嘉定白蒜、黄渡番茄等产业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运营模式,促进嘉定农民增产增收,助力农产品高质量发展。
不管在什么行业
只要热爱
就可以坚持
活到老,学到老
让生活更“有机”
来源:嘉定女性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公众号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现在只需三步:
上观号作者:上海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