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16项措施,上海发布新一批支持临港新片区政策

8月27日,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对临港新片区的新一批支持政策文件发布,围绕更好集聚利用全球高端和新型要素资源、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布局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承载空间、完善保障机制5个方面,共有16项政策措施。

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5年来,上海每年都会出台市级支持政策文件,快速有效解决区域发展建设遇到的堵点难点,为临港新片区积势蓄能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有力推动了临港新片区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实现大幅跃升。

对于今年新出台的《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进一步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 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的若干意见》,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做了介绍。

其中,为支持临港新片区更好集聚利用全球高端和新型要素资源,推出了全面提升数据产业国际竞争力、激发金融创新动能活力、加大海内外人才集聚力度、围绕人才需求优化住房政策等4项政策措施,以支持临港新片区持续提升对各类要素的吸附整合能力,加快打造“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

例如,聚焦银行支付等场景制定发布数据跨境操作指引和负面清单,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又如,依托再保险功能区建设,推动跨境再保险等业务入场交易,率先开展保险共同体等风险分散机制试点。再如,赋予经营主体更大引才自主权,实行更加差异化的购房政策,多措并举吸引汇集更多优秀人才。

为助力临港新片区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推出了汇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增强科技金融服务支撑等3项政策措施,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不断优化资源布局,积极探索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科技体制改革路径。

例如,布局承担科技创新战略和重大任务的新型研发机构,区域内社会力量兴办的新型研发机构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审核推荐。又如,面向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鼓励率先探索构建“贷款+外部直投”业务实施路径,配套完善创业投资基金服务体系,打造投早、投小、投长、投硬科技的科技金融生态圈。

为推动临港新片区布局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推出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加快智能网联装备创新应用、推动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等3项政策措施,支持临港新片区通过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招引,加快培育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不断壮大实体经济能级。

例如,以大飞机产业园建设为牵引,重点发展民用航空发动机、机体结构件、机载系统、复合材料等大飞机高端产业链。又如,推动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全域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打造若干自动驾驶超级应用场景。再如,打造法律服务集聚区,推进上海临港国际商事调解院等平台建设,持续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为帮助临港新片区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承载空间,推出培育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发展新优势、完善现代化新城功能配套等2项政策措施。例如,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创新拓展“保税+”业态场景,通过试点优化食品等货物检验监管模式,促进国际食品等转口贸易业态集聚发展。又如,尽快确定实施临港新片区与市中心直达快速轨道交通线路方案,优化主城区城市空间实施策略,实现开放空间的有机延展和升级完善。

陈彦峰表示,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全市之力支持临港新片区更好为国家试制度、补短板、探新路,以钉钉子精神打造“五自由一便利”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使临港新片区成为上海经济强劲活跃增长极。

揭牌成立五年来,临港新片区形成了一大批标志性的制度创新成果,累计形成70个全国首创性制度创新案例,并实现了高速发展。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8%,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4%,区域经济规模迈上了新台阶。此外,离岸贸易规模年均增长128.9%,洋山特殊综保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7.5%,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年均增长136.3%,企业外币收支规模年均增长52.5%。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未来新片区将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核心使命,更加着力推进高水平制度创新;把先进制造业发展作为关键任务,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之城”;突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着力提升临港快速发展的动力;持续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着力唱响做实“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