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x”出行模式:乘坐轨道交通换乘公交车、共享单车接驳、打车,哪里的需求最集中?
在通勤场景中,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在哪里?
交通数据如何体现商圈影响力?又如何保障夜间经济?
基于上海“出行即服务”(maas)系统数据沉淀,《上海maas公共出行年报(2023年)》用9亿条数据探索什么是更好的公共出行体验。
近日,一场聚焦上海交通“出行即服务”(maas)“商圈通”体验的“政府开放月”活动在上海maas系统运营主体随申行公司举办。活动当天,上海随申行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上海maas公共出行年报(2023年)》(以下简称“《maas年报》”)。
基于2023年本市授权的公共交通运营数据及maas平台出行服务逾9亿条数据沉淀,《maas年报》围绕“设施覆盖”“设施衔接”“联程时效”“竞争能力”4个一级维度、16个二级维度和60个原子指标,聚焦“轨交+x”出行模式,即轨交和公交车、共享单车、打车等其他方式的联程服务,以商业、夜间和老年人出行场景作为案例,整合公共交通的运营数据、客流信息,并将其与商业活动等多元场景数据进行交叉分析,为上海交通发展提供以出行用户为视角的深刻洞察。
《maas年报》创新性地将焦点从传统的交通供给转移到对出行者需求的细致关注,使每一位用户沉淀的数字足迹,显化成不同场景中出行者对于上海公共交通服务的核心诉求。
maas服务生命力:
探索“轨交+x”的
联程出行模式
作为发展迅速的超大型城市,上海的公共交通网络串联着各个“关节”。maas平台数以百万计的用户穿梭于全市20条轨道交通线路和近1600条公交线路所构成的庞大网络,同时享受着共享单车和打车等多样化的出行服务。《maas年报》数据分析,超过70%的maas用户选择了“轨交+x”的跨模式出行:“轨交+公交车”需求集中在轨交线路尽端;“轨交+共享单车接驳”需求集中在核心区腹地、环大学区域;“轨交+打车”集中在核心区。三种接驳方式的需求呈现出从城市外围向核心区域聚集的圈层结构。
轨交站周边公交车、共享单车、网约车换乘量地理分布特征
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城市交通需求图景
在以轨交站为核心,通过共享单车、网约车、出租车、轮渡等支线方式接驳构建起的联程网络中,公交车接驳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5km,甚至3km半径范围内,呈组团式聚集。从起点、终点位置分布来看,打车接驳和公交车接驳分布区域有部分重合,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是公交车接驳的补充。例如,轨道交通8号线沈杜公路站北侧、顾村公园南侧等区域的实例,生动展示了公交车与打车服务如何在满足不同出行需求的同时,不同接驳方式可达性逐层叠加,可以看出围绕轨交站点的接驳网络雏形初现,“轨交+x”联程将良好的服务触达城市更深的肌理中。
以沈杜公路、顾村公园、泗泾&松江大学城、嘉定新城轨交站为中心的“轨交+x”融合特征:换乘客流大、公交车接驳功能显著
除了空间服务可达,换乘时间也是影响用户选择出行方式的重要因素。maas平台的用户出行数据显示,晚高峰时间有68%的轨交站实现用户出站后10分钟(含步行出站时间)内坐上公交车。目前,已有38个轨交站点公交车换乘时间小于打车换乘时间,其中包括彭浦新村、共富新村、龙漕路、长江南路等换乘需求top20的站点。这些数据同时展现了“轨交+公交车”出行模式具有服务潜力。
绿色出行竞争力:
分析通勤场景中的
公共交通服务能级
当代城市生活中,职住分离的现象使得通勤成为公共出行的主要场景。《maas年报》深入聚焦通勤场景,将时间作为衡量标准,选择4个分别位于城市核心区、五大新城、中环附近产业园区和外环附近产业园区的岗位集中地段作为实例,分别统计早高峰时段采用公共交通和私人小汽车到达目标区域所需要的时间。这样,从哪些地方出发,公共交通通勤时间更具竞争力就一目了然。通勤时段,越快速接入轨道交通网络,衔接转换的时间越少,公共交通系统的竞争力就越显著。
早高峰时段公共交通与驾车时长比较
当采用公共交通方式时间更短时,出发地绘制为绿色
采用小汽车出行方式时间更短时,出发地绘制为灰色
通过不断地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高换乘效率,公共交通在通勤场景的竞争优势就越明显。积极倡导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亦是maas平台重要的服务理念。
公共交通融合力:
出行保障驱动商圈经济
在城市化浪潮的推动下,生活商圈的繁荣与活力是城市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maas年报》面向商业场景,深入分析各商圈的客流数据、洞察出行规律,展现了公共交通体系对商业活动全时段、全方位的支撑与保障。
《maas年报》的数据分析显示,对于市级核心商圈,轨道交通几乎实现了全覆盖,甚至多条轨交线路覆盖。依次统计全市24个重点商圈内的公共交通设施数量,除杨浦滨江外,所有商圈都有轨道交通直达服务,都有 5 条以上公交线路直达服务。在上述24个重点商圈中,18个商圈至少有一个商业体内部建有直通轨交站的出入口通道,实现轨交和商业设施一体化。
全市24个重点商圈周边公共交通设施
选择8个位于不同区位的商场,将所有打车订单的目的地绘制在图上,这就是交通数据解读的商场覆盖面和影响力。高端购物中心,如恒隆广场和国金中心在内环内中心区的商业覆盖力不分伯仲。恒隆广场凭借其在浦西腹地的广泛分布,展现了其深远的商业影响力。与此同时,合生汇以其较早的市场布局,覆盖面远超新开业的环宇城max,影响力甚至扩展至宝山核心区和浦东北部。
同时,公共交通体系很好地支撑了夜间经济。以恒隆广场和国金中心作为头部商圈,夜间出行分布范围依旧稳定,持续占据商业影响力的高地。随着夜间运力释放,打车服务对商圈周边需求的响应时长整体缩短了36%,特别是五角场商圈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年轻活力,打车服务夜间订单平均等待时间下降到1分钟,在夜间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日间晚高峰。
典型商业体晚高峰打车需求vs夜间打车需求
作为出行服务的集成者,maas系统的使命之一就是让每一位出行者的出行再便捷一点,换乘再顺畅一点,等车的时间短一点,不同场景中的服务更具有特色和针对性。《maas年报》的制订初衷就是尝试把分散在各个运输系统中的需求链接起来,形成真正的出行链;把需求和设施在时空上叠加起来,构建多维度指标评估供需匹配度;把交通服务和场景结合,显化不同场景中对于服务的核心诉求。
《maas年报》以“出行时间”作为核心指标,为城市运行的管理者、城市设施的规划者、交通工具的运营者等提供一个全面审视市民出行体验的新视角,助力上海打造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绿色的出行生态系统。后续,《maas年报》将围绕交通出行中“人”的需求,从用户视角持续探索“服务”的意义。可以预见的是,以“轨交+x”为主导的maas服务,未来将重塑人们对出行的感知,持续丰富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的外延。
扫码获取《上海maas公共出行年报(2023年)》pdf全文
上观号作者:上海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