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楼与居民楼之间的绿化带,渐渐沦为卫生死角,蚊蝇滋生、垃圾堆积,居民群众反映强烈,人大代表如何破题?虹口区广中路街道同煌居民区人大代表联系点的人大代表们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主动跨前作为,用好代表资源,充分借助“花园街区党建联盟”平台力量,通过“三步走”推动卫生死角蝶变为“小小花园”,切实回应了群众所思所盼。
破题1.0——主动作为推动落实落地
在市、区人大代表集中联系社区活动中,群众反映花园路16号嘉和国际大厦和西江湾路264弄小区之间有一处卫生死角,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群众之事无小事。代表们第一时间将问题反馈至街道,并提出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加以改造的建议;同时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居民与嘉和国际物业方积极沟通,促成了公共空间统一设计、公益使用的共识。在街道关心支持下,路面得以铺设平整,楼宇与小区垃圾堆放点位得到科学设置,绿化点位得到进一步调整美化。郁郁葱葱的树木投下片片绿荫,“卫生死角”告别了“绕道不路过,路过掩口鼻”的时代,变身为花园1.0版本。
深化2.0——群策群力促进共建共享
基础硬件改造后,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但他们对于花园的关注仍未停止。在同煌居委人大代表联系点中,一场关于花园功能定位的讨论热烈地开展。有居民表示,能否在花园安装电子屏,播放社区要闻、活动预告、便民信息等,一目了然;有居民表示,附近“遛宠”场所有限,能否打造成“养宠交流地”和“爱宠活动地”;还有居民提出打开围墙的大胆设想,让一墙之隔的华星公寓的居民共享,扩大花园的惠及面。
广泛收集群众建议后,人大代表与居民区党总支共同进行探讨。“当前广中街道正创新探索“街区党建”治理模式,以党建联盟助力花园路街区“同心”治理,我们的地理位置正好是花园路起点,如果将花园绿地打造成党建长廊,成为共治链上一颗温润独特的珠子,岂不妙哉?”提议一出,大家纷纷称好。在代表提议、街道支持下,党建长廊被确定为共建实事项目。建设过程中,代表发挥资源优势,请到了同济大学赋能团队助阵,专研文化脉络挖掘与空间体验优化。同时,推动召集并实地参加了多场沟通会,充分征集了华星公寓居民和嘉和国际物业的意见,协商确定了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不愿打开围墙的决定,党建长廊项目得以顺利开展。从酝酿到讨论,从征集到拍板,是民主议事、民主决事的生动写照,也是花园功能路径渐渐清晰的2.0版本。
升华3.0——挖掘资源赋能提质增效
“所谓的‘街区治理联盟’,要把‘花园街区’内的党组织、驻区单位、能人达人等广泛吸纳进来,使微小的治理网格成为多元主体,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发挥出“1+1>2”的作用。”为使花园发挥更大作用,虹口区人大代表、广东省驻沪办经济联络处副处长江泓潇主动跨前,积极协调导入上海市广东商会资源,花园内涵得以“升华”到3.0版本。现在,花园空间叠加了宣传阵地功能,一排排图文并茂、编排精致的展墙展柱,包括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展示区、党员风采展示区、廉政文化宣传区等,展示了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员活动等内容,配上天然的树荫及错落的休憩长椅,吸引社区居民和企业白领纷纷前来“打卡”,过往人们在休闲放松的同时,也能接受到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代表的努力还在继续,民主的故事仍在延续。近期,代表们会同居民区党总支,积极酝酿制定相关管理公约,动员周边居民、楼宇单位、物业公司等一起参与进来,共同将“小小花园”打理好,播下共治种子,开满民主之花,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稿件来源:虹口区人大官方网站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
上观号作者:上海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