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9个涉农区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区农业农村委是上海合力推进乡村振兴极其重要的一环,对于各涉农区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打造更多乡村振兴亮点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策划推出“对话区农业农村委主任”系列专题报道,通过对话乡村振兴“施工队长”,揭示上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命题的破题之道。
今天,推出青浦篇↓
青浦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朱思毅:把责任放在中心,把使命扛在肩上。牢固树立为农服务初心,牢牢抓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青浦乡村全面振兴。
主任语录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在当前强调大食物观的背景下,青浦作为本市“菜篮子”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实现粮食稳产保供方面有怎样的考量和举措?
朱思毅:我们青浦区作为上海的“后花园”,是农产品供给的“主阵地”之一,自然资源禀赋优越,拥有上海市最大的天然湖泊——淀山湖,全域耕地面积21.6万亩,土壤肥沃。2023年,我区种养业总产值21.46亿元,比去年增加1.96亿元,增幅达10.05%。全区水稻种植12.82万亩,蔬菜在田面积4.28万亩,蔬菜上市38.59万吨,其中,绿叶菜上市24.98万吨,水产品产量1.3万吨,为市民朋友的农产品日常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青浦区坚持稳中求进的稳产保供总基调,牢固树立大食物观,立足生态、因地制宜,筑牢农业“强根基”,唱响农业“品牌戏”,切实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一方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撬动政策支农杠杆。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软实力”,在市级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为10%的基础上,去年我区土地出让收入共计291.02亿元,用于农业农村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10项乡村建设项目支出共计51.51亿元,支出占比17.7%。同时,为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先后在全区布设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25个,2023年涉农贷款累计投放114.35亿元。激活乡村人才蓄水池,今年《青浦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创业人才和农业青年人才引培激励办法》正式出台,对于入选的农业创业人才、农业青年人才等补贴金额最高可达到80万元。
另一方面强化农业深耕力度,筑牢现代农业根基。2023年,青浦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街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承诺达标合格证服务站点全覆盖,区域内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9%,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36%。拓展“线上+线下”农产品联合销售模式,“淀湖源味”作为我区区域公用品牌,联合了我区63家本土优质农业合作社,“米、菜、果、鱼”应有尽有,在线上运营淀湖源味app、微信小程序的同时,我们还开设了第一家线下体验门店,2023年,区域公用品牌“淀湖源味”产值达4.3亿元。加快推进永久基本农田中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区永久基本农田总计15.24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11.26万亩,今年计划建设0.34万亩,计划到2025年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78%以上。
目前正值夏季高温,今年全区12.6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已全部播种完成。为进一步推进高温保障工作,我委也积极组建5个生产技术小组,深入田间地头,每月对11个街镇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工作,引导农户通过以水调温、以肥壮苗的方式,切实减轻水稻热害发生,打好秋粮丰收主动仗。
近年来,青浦区站在进博会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两大具有战略意义的双坐标系,乘势而上、时不我待,大力发展都市绿色现代农业。2023年市农业农村委下发关于开展现代设施农业片区相关规划的通知中,青浦白鹤片区、青浦现代农业园区片区列进全市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建设。您认为开展这项工作的难点是什么?又将如何克服和推进?
朱思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持续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是新时代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上海市正在着力推进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建设,我们青浦区占据两个片区,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此青浦区高度重视,组建工作专班,形成分管区领导牵头抓、区级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切实把白鹤片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片区做好、做深、做强,成为长三角地区现代设施农业片区建设的“新样板”。
目前,白鹤片区现代设施农业片区规划区域面积1467余亩,地块净面积1239亩,重点聚焦草莓和蔬菜两大特色主导产业遴选5个地块,共涉及5个项目。首发项目为未来智谷草莓核心区建设项目,地块面积141亩,计划以草莓产业为核心,通过科技赋能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园区片区规划区域面积3421亩,地块净面积1748.5亩,重点聚焦智能化果蔬种植、食用菌智能工厂、稻米产业链等特色产业。首发项目:食用菌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用地面积149亩,预计总投资1.7亿元,意向投资主体为上海秾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智能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下阶段我们也会积极会同区级、市级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在用地保障上不断优化片区方案,统筹用地调整,配置用地指标,确保规划成果有序推进。同时,在政策支撑上,利用现有政策尽可能地向片区集聚倾斜,并对片区内项目建设探索性、针对性开展扶持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确保两大片区建设按照计划目标有条不紊地推进。
要想实现乡村振兴的持续化发展,示范村建设是“输血”,而如何变“盆景”为“苗圃”,真正激发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强村富民,青浦区有哪些值得推广的做法和成效呢?
朱思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青浦区紧紧围绕“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的城市愿景和“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着力构建“生态绿色新田园、江南水韵新乡村、共同富裕新生活”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在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中,我们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速增质,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不断升级,目前45个村获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3个村获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我们重点聚焦“三片一区一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分别是重固镇s26北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朱家角镇沈太路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练塘镇朱枫公路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金泽镇全域土地整治区域和赵巷乡村振兴示范镇,连片打造,集群推进。其中,练塘镇朱枫公路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申报了首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建设,预计2026年3月份竣工。
随着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农村闲置宅基地及房屋存量资源的有效盘活,也给青浦区的乡村旅游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截至目前,全区已有民宿137家,其中市乡村民宿五星级就有7家、四星级7家,民宿总量全市第三,星级民宿比例全市第一;2023年度集中推介精品旅游线路8条,全年休闲农业经营收入1.55亿元。
其中金泽镇岑卜村作为本市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立足上海乡村禀赋条件与市场优势,创新“整村运营”发展模式,是发挥“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各方力量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岑卜村以“国潮文化村”为个性化主题,携手微笑草帽乡村发展集团(以下简称“微笑草帽”),联合打造汉服文化体验馆、非遗文化展厅、乡村大讲堂,并引进“一尺咖啡”发挥头部品牌带动效应,精选壮大3家水上运动俱乐部,依托皮划艇项目带动村内小餐饮、民宿等产业蓬勃发展;同时,村委会与“微笑草帽”成立整村运营管理委员会,制定《岑卜村整村运营管理办法》,采用“运营+管理”的方式,由“微笑草帽”负责规划岑卜村的整体定位、业态布局、招商运营和配套服务,村委会和村集体负责保安保洁、河道管理等社会公共事业,由双方代表组成的管委会制定项目准入机制、审核流程,并实行监督管理。目前,岑卜村日均接待游客约500人,高峰时一天可达近2000人,2023年农文旅产业规模同比增长30%。
文:许怡彬
上观号作者: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