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手棋和突破口”典型案例|长三角创建全国首个区域国际标准创新联盟

【编者按】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会同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遴选编印《携手高质量一体化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实践典型案例集》,一体化示范区创新实践入选多篇案例。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先手棋和突破口”典型案例》系列,持续关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如何跨域、突破与共进。

本期典型案例:优化营商环境,共建统一市场!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释放新动能

总体情况

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1月,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政府在上海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明确提出三省一市共同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

2020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推动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有力夯实了自上而下的区域一体化合作体系。

2021年12月,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印发了《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前瞻布局了5类18项发展关键指标、19项重要任务,为构建“十四五”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明确思路、指明方向、贡献力量。

主要内容

完善联动机制,持续强化协同配合。为推动长三角市场监管领域合作驶入融合发展的“快车道”,建立了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推进重大合作事项。同时,沪苏浙两省一市、三级八方市场监管部门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立市场监管专项协调会议机制,明确了专项协调会议的适用范围、原则定位、基本职能、轮值顺序、推进机制等8项内容。发布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标志和“同心同向、共建共享”共同价值理念。

联建营商环境,加快破除区域壁垒。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快推动市场准入政策和规则统一,制定施行《长三角地区市场准入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创新“互联网+窗口”服务模式,构建市场经营主体登记注册“跨省通办”服务体系。上线长三角市场经营主体基础数据库和可视化平台,归集17类市场经营主体信息共6.8亿条。建立健全市场经营主体登记信息共享机制、电子营业执照跨地区互认应用机制、市场监管登记许可事项“一网通办”机制、外国企业公民公证认证互认机制等,深化市场准入准营退出规则体系建设,加快实现了企业开办注销等标准统一。

联动监管执法,合力规范市场秩序。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市场治理协同联动,统一执法标准,用同一把“标尺”维护区域市场秩序。2019年联合签署区域性市场监管联动执法实施办法,发布《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暂行规定》,在全国率先统一区域执法尺度。

联管市场安全,有效保障重点领域。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为抓手,在上海、南京等6座城市率先试点建立长三角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区块链)平台。建立健全长三角药品监管“互认互信、联查联审、共建共享”长效协作机制,在全国首创跨区域注册人制度试点。完善电梯气瓶等特种设备联动监管执法机制,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共促质量发展,集成提升服务效能。针对长三角地区产业体系健全、技术资源丰富、创新要素集中的特征,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提供更加完善的计量、标准、检测认证等质量基础设施。共同发布16项区域统一标准,创建全国首个区域国际标准创新联盟“国际标准化长三角协作平台”,开展长三角国际标准化协作试点21项。联合发布6项三省一市计量技术规范,11项产品实现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结果的互认。

特色亮点

坚持统一规则是市场监管一体化的关键。运用统一的方法,统一政策法规条件、企业登记标准、行政审批程序、执法监管程序、自由裁量基准、区域协同标准、计量技术规范,努力做到审批服务“一套标准”、行业发展“一个规范”。

互联互认是市场监管一体化的抓手。运用互通互认的方法,推动系统互联、数据互联、信息互联,促进市场监管信息的互联共享。推动证照互认、资质互认、能力互认、结果互认、信用互认、品牌互认,让企业群众享有更多“同城便利”,提高了市场主体对监管预期管理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协作联动是市场监管一体化的手段。运用协作联动的方法,加强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监管协作联动。开展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网络市场,产品质量、价格、广告、知识产权等执法协作联动、应急处置联动,有效提升区域协同监管和服务效能。

集成创新是市场监管一体化的重要方法。运用创新集成的方法,聚焦质量基础支撑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深化区域质量基础创新,联合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推进监管服务供给精细化,找准便企利民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接企业和老百姓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完善市场监管创新要素产学研一体化机制,促进质量基础、知识产权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