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厕如何精管善治?行动指南来了→

社会公厕“洁净战”打响后,一项导则应时而生。

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结合国家行业标准《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12),依据我市实际,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编制完成了《无锡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技术导则》,将于近期正式亮相。

这将为全市社会公厕的精管善治提供行动指南,以此推动社会公厕的洁净感、体验感的攀升。指南涉及社会公厕的设计、建设和管养等全链条,更是立足全市社会公厕发展实际。近期,我市对社会公厕进行了首轮普查,截至目前已排摸出近4000座社会公厕,同步排查出5000余处问题,正在逐步整改。

01

根据生活场景设置:

人流聚集场所必须配套,男、女厕位比例要合理

公共场所的公厕怎么设,才能满足如厕需求?

无锡编制的这个《导则》,结合国家标准、城市实际,依据不同的场景按需设置。

这是一个“必须的配套”。住建部批准、发布的《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指出,城镇中居住区内部公共活动区、城镇商业街、文化街、港口客运站、汽车客运站、机场、轨道交通车站、公交首末站、文体设施、市场、展览馆、开放式公园、旅游景点等人流聚集的公共场所,必须设置配套公共厕所,并应满足流动人群如厕需求。《标准》指出,此项内容是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这也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的设计。据透露,《无锡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技术导则》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有不同的要求:

商场、超市和商业街的购物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时,应设置男厕位1个、女厕位2个;随着面积增加,男、女厕位相应增加;在2001平方米至4000平方米时,应设置男厕位5个、女厕位10个,此后每增加2000平方米,男、女厕位各增加2个和4个。

餐饮场所按座位量,交通场站按人流量,《导则》均给出了男、女厕位数的设置标准。

02

不同场所不同建设标准:

重点场所的公厕要达一类标准,适老适幼设备不能少

无锡正在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和儿童友好型社会。该《导则》专设一个章节,从通行安全、助力行走、自主如厕、服务优化等方面阐述适老适幼设备更新要求,以满足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使用需求,提高公厕的无障碍水平和人性化服务。

此外,《导则》指出新建公共厕所应至少设置一个无障碍厕间,有第三卫生间的公共厕所,可不另设无障碍厕间。

备受关注的“无异味”,在相关章节里也有规定。公厕优先考虑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无法满足要求时,应设机械通风或气楼;采用具备源头隔臭功能的洁具;有除臭设计,应安装消杀除臭设备,鼓励采用负压新风除臭、生物除臭技术。

不同的场所,匹配不同的建设标准。据悉,目前,公共厕所按照周边环境和建筑设计要求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明确,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公共绿地及其他环境要求高的区域,以及大型商场、宾馆、饭店、展览馆、机场、车站、影剧院、大型体育场馆、综合性商业大楼和二、三级医院等,这些公共建筑的公厕应达到一类标准。除洁具等基本设施外,管理间、工具间、空调或风扇、消杀除臭措施、第三卫生间、便器冲水设备、有无人显示、无障碍厕位、无障碍厕位呼叫器、助力扶手、厕位挂钩等都必须配备到位。

一般商场(含超市)、专业性服务机关单位、体育场馆和一级医院等公共建筑的公厕应达到二类标准。市环卫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指出,实践表明,60平方米以下的公厕很难达到二类标准,这是各单位在新改建公厕时应注意的。

03

精管善治形成合力:

每日保洁要登记,责任部门监管要到位

目前,我市的环卫公厕有统一的管理标准且严格执行,而社会公厕长期以来各自为政,管理水平和环境面貌良莠不齐,尤其到了节假日,与社会公厕相关的投诉量大幅上升。

对此的破解之道,也写入了这份行动指南。据悉,该《导则》对公厕的运行维护给出了明确的作业要求——公厕应建立每日保洁服务登记制度;保洁服务人员应经过培训,按作业流程规范保洁;有条件的公厕应根据建设等级和实际情况,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深度保洁;应建立定期检查、即时报修、专业维护、必要储备等完善的设备维护制度。

目前,市文旅集团、市地铁集团、市机场集团等单位已结合自身行业特性和场景类别,建立了社会公厕每日保洁服务登记制度,加大重要季节、重点时段的保洁管养力度,有针对性增加易脏、易污染区域的保洁频次。

据悉,下一步,市城管部门将推动各地各部门用好《导则》,持续强化督查问效,让标准落地、落实,推动社会公厕品质实质性提升。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卢易、高琼玲

上观号作者:无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