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闵行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与实践中期研讨专场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以下简称“上师闵分”)举办。
本次研讨主题为“立足核心素养培育,探索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上海市所副所长夏雪梅,闵行区教育学院高中教研室主任朱诵玉、语文教研员欧阳华、历史教研员陈艳,以及区内70余名教师出席本次中期研讨活动。
01
深耕教学 实践探索
活动伊始,胡心蕊、崔梅霞两位教师结合学科内涵,挖掘语文与历史学科素养,打破学科壁垒,共同展示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育史料实证素养——以《雷雨》的增编与演绎为例”课例。
语文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和形象特点,结合人物的家庭环境,发现人物的局限性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最后两位老师指导学生基于课堂所学,对剧本修改与演绎提出建议,师生共评,再次打磨表演细节,学生们在对文本的分析与演绎中理解人物成长过程中的曲折,感悟黑暗中孕育希望的时代特征。
02
课后研讨 共同成长
闵行区语文教研员欧阳华、古美高中教师蔺美玲对本节展示课进行点评。
欧阳华表示,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逐渐发挥更大作用的背景下,学校对跨学科学习的探索是一次大胆有益的尝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如何为未来做准备是值得每位教师思索的议题,也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本节课两位老师以剧本增编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具体问题,在项目化学习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重视学生理解性生成与真实体验,较好地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
蔺美玲认为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互动自然热烈,且教师比较扎实地落实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在具体实践与亲身体验中,生成了独一无二的学习体验。她也表示在开展跨学科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始终立足校情、学情和学科特点,以真实问题为驱动,带领学生提升能力,发展思维。
03
学术引领 指明方向
上师闵分副校长胡亚芬介绍了学校在跨学科学习活动课题中的阶段性探索与实践。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断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路径。通过跨学科课题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打破学科界限,改进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间建立联系,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副所长夏雪梅做了专题报告,她就“跨学科学习及相关概念”“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目标定位”“主题式、项目化学习的基本要素”“项目化学习设计中的教学评一致性”这四部分内容作具体阐述。在她看来,两位教师以关键的跨学科问题作为两个学科的“链接点”,课堂大容量,高密度,展示了高阶思维的历程,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科立场,但是又有真实的跨学科目的,两者相互激荡,产生了“1+1>2”的效果。
闵行区教育学院高中教研室主任朱诵玉在总结时提到跨学科学习作为未来数字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其深远意义在于能够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实现不同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进而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这种前瞻性的课程形态与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教育创新的理念,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展望未来,上师闵分将继续立足实际,回应学生需求,依托“戏剧+”,“生态+”课程特色,以上海市普通高中“双新”实施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跨学科课外学习活动设计研究》为载体,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研究与实证探索,力求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探索育人新的增长点,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