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创意生活的N种方式!来杨浦滨江看设计大展

「生/成」

数字技术正在全方位塑造人类的生活图景。而“设计”就是数字技术应用中的理想指南。当“设计”拥抱“智能科技”,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反应,又会给生活带来哪些意外之喜?

6月7日,“生/成”2024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毕业设计展,在杨浦滨江明华糖仓拉开序幕。

将玻璃巧妙地嵌入到家具摆件,让自然元素融入家居生活。在明华糖仓二楼的作品展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毕业生王怡然带来了自己的设计作品。王怡然利用算法对自然当中的元素进行提取,应用到了室内家居空间中,北欧风格的配色让人眼前一亮,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愉悦氛围。谈及这件作品长达五个月的创作历程,王怡然说这是自己对所学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对话过程。

王怡然告诉记者,自己的设计理念主要是自然共生主义,希望把它的那些机制运用到家居空间中。过程中,自己淘汰了几十个家居模型,最终才呈现出来这一套家居样式。

王怡然的导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胧表示,设计很好,很投入,也很有想法,希望未来继续在设计上面发展有所作为。同时,刘胧也勉励自己的学生,未来的发展之路很宽,无论设计是不是自己的最终职业,都会给工作带来一些好的帮助。

在技术平等化的当下,人人都是设计师似乎成为一种可能。让想法落地生根,在生活场景中带给人类便捷,是设计者们的追求。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毕业生王丹的作品聚焦“基于轻餐饮场景下的移动性用水设计”,她从功能、造型、材料、体量等不同角度出发,兼顾产品的移动便携性、功能丰富性和交互简洁性这三个关键特征,致力于在真实情境下解决户外轻餐饮空间中的用水问题。

产品通过滤芯和水箱的可替换模块化设计,增强了多场景应用的适应性,同时结合户外空间条件有限等具体问题,设置了盖面翻转结构以扩大可操作空间,关注使用者“接水”和“用水”的连续动作线。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毕业生王丹坦言,这个作品源于自己的一个真实体验。“我在去逛市集的时候发现,很多市集都是年轻人在摆摊,用水以桶装水为主,不具备冰块、热水等加工方式。我们可以颠覆以前传统的一些用水设备或者说用水方案,让设备不仅仅是一个接水的工具,也可以包括用水的功能,成为一个连续的动线。”

现场,不少参展者表示本次毕业设计展给他们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设计视觉盛宴。正如展览的名字“生/成”一样,新一批设计专业的学子们受到新兴技术的浸染,试图勇敢地驾驭智能时代迎面而来的巨浪,让此次毕业设计展成为社会公众观察新一代设计师如何“生成”的窗口。

文字/图片:王歆瑜

编辑: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