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唯一以酒店管理专业群入选“双高计划”建设的学校,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锚定中国酒店业“职业化人才的摇篮、技术技能积累的高地、走向世界舞台的窗口”建设目标,主动融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紧跟酒店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盯“引领”,精准开展人才培养;强化“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贡献”,推动形成标准经验。
突出特色,打造职业教育新品牌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酒店业全科型职业教育品牌”,以打造中国酒店业职业化人才的摇篮。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专业布局,形成完整的酒店业全科型专业链。同时,学校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建设,制定或参与制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17项,并率先完善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实训教学条件标准,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推动职教改革方面,学校获得教育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的战略指导和技术支持,成为改革试点校,并实施课程提质培优等教学改革,为职教改革贡献了实践经验。
学校还成立了多个职教改革与交流平台,如国际交流与合作专委会和“三教”改革联盟,有效推动了山东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彰显优势,树立人才培养新标杆
“双高”建设期间,学校积极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四方联动、五位一体、六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创新“三阶段、项目化、浸润式”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旅游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适应性。成果显著,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国家在线精品(开放)课程6门等多项荣誉。
“校-省-国-世”四级竞赛体系的建立,将岗位能力、世赛和国赛标准融入教学,重构岗课赛融合课程体系,实现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和人才全方位培养。学生竞赛成绩斐然,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旅游类赛项一等奖9项等多项荣誉。
学校实施闭环式岗位实习运行机制,通过“基地遴选-双导师管理-四元考核”运行闭环,实现了岗位实习管理的系统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学生实习匹配度与满意度高。
创新体系,构建教师培养新范式
学校开发分层分类的教师认定标准,覆盖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服务型三类教师,以及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大师名师三层。
从师德修养、教育教学、专业实践三个维度厘定教师素质能力要素,实施“分层进阶、分类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范式,建立精准培育生态系统,获奖项达50项;学校搭建校企协同的联动培养平台,依托多个中心构建“理论-实践-创新”梯度循环系统,实施“产、学、研、训”一体化师资联动培养,成功培育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创新“大师引领、项目驱动”的流动站式培养模式,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实行学分制管理,并成功培养多名全国技术能手、省技术技能大师、省教学名师等优秀人才,其典型做法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突破难点,开创社会服务新局面
学校加强校企合作,牵头组建多个全国性及地方性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并成功立项省级现场工程师项目和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通过创新“参与-表达-分配-补偿”的利益分配模型,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有效的利益分配范式。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的旅游大数据中心,为政府提供区域文旅产业智能监测和大数据决策支持,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文旅公共服务。通过承担多项横向课题,形成产业服务新模式,助力地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累计实现产业服务收入显著。
学校积极探索科教融汇新模式,与海尔海信等头部企业合作,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智能烹饪技术研发,研发智慧菜谱评价标准,为智能厨电研发提供技术支持,成为龙头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引擎。这一模式有效促进了地方产业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构建生态,形成数字升级新路径为
全面推进专业数字化升级,学校制定了《专业数字化升级指导意见》,实施“分类建标、项目推进、螺旋上升”的专业管理机制。按照优势专业先行、其他专业跟进的策略,从数字化课程体系构建等10个方面推动专业数字化升级,已获评国家级骨干专业8个,并建成校本网络课程949门。
结合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学校融入专业教师的产业数字化素养维度及指标,建立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培训、挂职等方式,教师数字化素养持续提升,混合式教育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近年来,学校与头部企业紧密合作,迭代升级专业实训条件,建成了智慧烹饪综合实训大楼、数字文旅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设施,打造了全国首个数字化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并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此外,学校还将企业实时经营数据同步到实践教学基地,为优化实践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
上观号作者: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