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手棋和突破口”典型案例|合力打通省际断头路

【编者按】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会同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遴选编印《携手高质量一体化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实践典型案例集》,一体化示范区创新实践入选多篇案例。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先手棋和突破口”典型案例》系列,持续关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如何跨域、突破与共进。

本期典型案例:合力打通省际断头路 互联互通支撑长三角“抱”得更紧密

总体情况

2018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截至目前,重点推进的第一批17个项目中已建成东航路—康力大道等16个项目。长三角合力打通断头路,不仅仅打通了路网本身,更重要的是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了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

高速公路方面:宜兴至长兴高速公路是以隧道衔接的省际高速公路,2021年1月建成通车后,构建了苏南和浙西北的快速通道,南京经宜兴到安吉缩短大约40公里路程,宁杭间车程节省20分钟,同时形成了宁杭间第二条快速通道,成为拉动苏浙省际山区经济、旅游发展的新引擎。此外,常熟至嘉善高速公路、高淳至宣城高速公路等断头路均已贯通。

普通公路方面:东航路至康力大道省际断头路贯通工程西起吴江康力大道与汾湖大道交叉口,东至青浦沪青平公路,全长4.54公里,于2020年11月建成通车后,上海青浦金泽和江苏苏州吴江两地通勤时间从40分钟车程大幅缩减到5分钟。盈淀路(崧泽大道)一锦淀公路s609是苏沪两地首个通车的“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复兴路一曙光路的打通将昆山曙光路至青浦淀山湖大道原有20公里缩短至2公里。一条条断头路的打通、城际交通的发展,使得跨域联系越来越紧密。

主要内容

规划引领,加强项目顶层设计。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等引领下,三省一市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地区省际交通互联互通建设合作协议(2020—2022年)》《长三角跨省市交通基础设施快联快通建设实施合作协议(2022—2025年)》《长三角地区省际交通互联互通建设合作协议(2023—2025年)》等多项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协议,滚动推进省际断头路、瓶颈路建设。

攻坚克难,提升项目建设质量。例如,宜兴至长兴高速公路桥隧占比高、危大工程占比多、隧道洞渣运输难,其中全线贯通的重大节点工程葡萄岭隧道全长约2500米,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围岩变化快等特点;原施工方案是从宜兴路单向掘进施工,根据建设实际情况,江苏经与浙江方面协商,优化实施两端双向掘进施工方案,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积极努力,积极创新工艺工法,于2020年7月实现双洞贯通,比计划工期提前10个月。例如,青浦、吴江两地相关单位按照一体化思维,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快速完成设计方案编制,实现了包括横断面、侧平石、沿线公交站台、元荡跨界桥栏杆、道路排水系统、绿化景观等多方面协调统一,提升了项目实施协调性,以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打通东航路至康力大道省际断头路。

协同监管,推进项目跨域实施。在东航路至康力大道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诸多障碍,例如青浦区对接苏浙两省的道路多处于集建区以外,大多无规划红线或红线存在问题;吴江康力大道按市政道路建设,有人行道,青浦东航路按公路建设,无人行道;元荡桥体量小,上海对该类桥梁无需防洪评估,但防洪评估是江苏项目审批的必要条件。为此,青浦、吴江交通、水务、规资等部门,以及汾湖高新区、青浦发展集团等单位,就跨域项目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对接协调,坚持依法合规、便民高效原则,按照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标准细化、联合审批、共同监管的思路,明确各级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分工,确保通力协作、合力推进,青浦、吴江两地设计团队采用多控制点联测确保线型无缝对接。

路景融合,践行生态绿色理念。在宜兴至长兴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结合竹翠、茶香、陶韵的地方特色,采用深路堑、隧道进出口、互通服务区的景观绿化设计,让高速公路与路域景观浑然一体,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高颜值生态景观高速公路,使公众出行获得“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美好体验。东航路至康力大道建设同期,青浦、吴江于2020年6月共同启动环元荡生态修复及岸线贯通工程,原来插在元荡里的沪苏老界桩成为元荡慢行桥尽头“鼋荡小馆”中布设的景观小品,元荡湿地水质已达到i类水指标,昔日的“两不管地带”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特色亮点

在机制上协同合作。依托长三角区域“三级运作”合作机制等,通过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交通专题合作组工作会议等形式,共同协调推进跨省市项目及附属设施专项规划和土地等相关审批工作,为强化省际道路互联互通提供机制保障。

在模式上灵活创新。跨省市项目建设涉及多部门、多单位的跨区域合作,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了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双边推进、单边代建等建设新模式,有效提高项目建设效率,确保项目施工及质量标准统一,节约造价。

在质量上追求卓越。加强交通主管部门间对接协调,以一体化思维,整体谋划、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针对项目疑难杂症,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提升建设标准,确保施工质量过硬,为长三角地区跨区域项目提供工程建设经验。

在景观上彰显特色。树立生态文明型交通理念,用新思想、新理念和新举措推进交通绿色发展,充分融合地方特色进行景观绿化设计,满足公众出行美好体验,同时也有力服务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