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市最繁忙的医院之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一年的手术量超过2万台
如何提高手术效率?
如何推广和复制先进的诊疗技术?
在2024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首届医疗健康融合转化发展论坛上,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向记者介绍了“1+1+3”肺癌小结节创新治疗路径、胸外科日间手术模式及其临床专科能力提升的新探索。
为了应对肺癌小结节患者住院床位紧张、等待时间长的问题,上海市肺科医院创新地推出了“1+1+3”治疗路径。艾开兴介绍道:“患者当天入院可以完成所有术前检查,这是第一个‘1’。第二天手术完成,这是第二个‘1’。术后三天出院,这就是‘3’。前后5天左右,患者就可以出院。这一规范简化的手术流程让患者受益匪浅。”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一流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患者的需求。患者入院当天,完成一系列的术前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和术前准备工作。这样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快速康复。”
在术前检查和手术过程中,各科室之间的密切配合是成功的关键。艾开兴强调:“超声医学、放射医学、检验医学等多个科室通力合作,确保术前检查的高效完成。在手术过程中,病理科的冰冻病理检查确保了切除病灶的及时诊断,术后病理结果也能在最快时间出具。”
这一创新路径,进一步规范了传统的肺部小结节治疗模式,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还提高了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以前,患者需要等待两个月才能住院,往往要住上半个月到20天。现在,通过‘1+1+3’的流程,病人可以迅速康复出院,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艾开兴说道。
日间手术:
高效便捷的新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满足肺部小结节患者的治疗需求,上海市肺科医院探索开展了肺部小结节的日间手术模式。
据介绍,日间手术最早由欧美国家提出,定义为计划手术,是指不需要或是很少借助专用设备复苏且不在医院过夜的手术模式。在欧美国家,日间手术占全部择期手术的80%以上,覆盖六成以上术式。
事实上,日间手术模式在国内尚未全面普及,亦未覆盖所有病种。“上海市肺科医院拥有‘航母级’的胸外科。”盛名之下,求医患者来自全国各地,手术患者住院常常是一床难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上海市肺科医院决定在上海率先探索开展胸科日间手术模式。艾开兴解释道,“我们在上海市医院协会日间手术专委会指导下,设计了日间手术流程。自2019年以来,已成功实施6000多例。”
“患者在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后,在手术当天按预约入院,即可进行手术。术后,经过短暂的恢复观察,通常第二天即可出院。整个住院时间平均为44小时。”艾院长向上海科技详细说明了日间手术的流程。
这种高效模式在确保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不仅节省了时间,还显著降低了费用。艾开兴指出:“日间手术的费用较传统住院手术低得多,因为住院期间缩短,所需的医疗资源也相应减少。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也非常理想,目前没有一例日间手术转为住院手术。”
由于日间手术的快速康复特性,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有效缓解了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
推动专科联盟建设
上海市肺科医院积极参与长三角肺科联盟建设,致力于提升其他医院在肺部疾病诊疗方面的能力。
“
艾开兴表示:“我们致力于专科能力提升和临床医疗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我们在全国建立了上海市肺科医院专科联盟,目前覆盖了14个省市,52家医院。”
”
艾开兴强调:“通过专科联盟平台,我们可以推广和复制先进的诊疗技术,提升其他医院的学科建设能力。我们派出大量专家团队到各地进行考察交流,效果显著。”
上海市肺科医院在创新诊疗路径、推进日间手术和专科联盟建设方面不断探索,为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这些创新举措无疑为公众的肺部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保障。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蓝悦 编辑:许织
拍摄:赵仲弈 后期:gina.z
↓分享
↓点赞
↓在看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技